上一回我们讲到,塞班岛的战斗,以一场惊天动地的“万岁冲锋”和美军的惨胜而告终。′歆+捖^夲`鰰?栈. .更¢芯*最.快/那片小小的岛屿,变成了一座血肉磨坊,也成了日本军国主义精神破产的见证。塞班岛的硝烟尚未散尽,美军的战争机器毫不停歇,立刻转向了马里亚纳群岛的另外两个目标——关岛和提尼安岛。对美军来说,这更像是打扫战场,清除最后的障碍,以彻底完成“觅食者行动”的战略目标。
这两场战斗,在战术上已经没有太多新意,基本是塞班岛血战的重演和改良。咱就简单过一下
先说关岛。这场战斗从1944年7月21日打到8月10日,过程相对漫长。毕竟这里曾是美国的领土,“回家”的心情让海军陆战队打得格外卖力,而日军的抵抗也同样顽固。最终,美军付出了约7800人伤亡的代价(其中阵亡约1747人),收复了这片失地,而岛上约名日军,几乎全部战死。
紧接着是旁边的提尼安岛(美军给日本扔的两个“大蘑菇”就是从这个岛起飞的)。有了塞班和关岛的经验,美军这次打得极其聪明。他们先是搞了一出漂亮的佯攻,把日军主力骗到了岛的另一头,然后主力部队在防御薄弱的海滩闪电登陆。这场仗从7月24日开打,只用了9天,到8月1日就基本搞定。美军伤亡不到1900人,就全歼了岛上8000多名日军。堪称一次“完美”的登陆战。
随着这三个岛屿的相继陷落,整个马里亚纳战役,在军事上,已经尘埃落定。日本所谓的“绝对国防圈”,被撕开了一个无法弥补的巨大缺口。
此时日本后方得知塞班岛陷落的消息,如同一道跨越太平洋的闪电,精准地劈在了东京的政治心脏上,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政治地震。这场地震,将直接导致那个战争狂人、权倾一时的“幕府将军”——东条英机,从权力的巅峰,轰然倒台。
要理解东条英机为何会倒台,我们先回顾一下,东条是怎么爬上那个最高位置的。因为他的上台,本身就是一场充满了悖论和政治算计的豪赌。
1941年的秋天,日本东京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瘫痪感。时任首相近卫文麿,这位出身高贵、优柔寡断的贵族,发现自己被夹在两股无法调和的力量之间,快要被撕裂了。
一边,是来自美国罗斯福政府的严酷外交压力和毁灭性的石油禁运。这根经济的绞索,正死死地扼住日本战争机器的咽喉,再不松开,飞机坦克就真要变成一堆废铁了。
另一边,则是帝国陆军内部那群早已杀红了眼的狂热分子。他们执拗地要求执行“南进”国策,去抢占东南亚的石油和橡胶,哪怕这意味着要和强大的英美,不惜一战。
近卫文麿,作为首相,内心深处对和美国开战,是充满恐惧的。他比谁都清楚,日本那点家底,跟美国的工业巨兽比起来,简直就是个小作坊。所以,他还在拼命地寻求外交途径,希望能给帝国,找到一条体面的出路。
然而,他所有的努力,都在内阁会议上,遭到了他自己的陆军大臣——东条英机——最直接、最强硬的阻挠。
东条,是当时整个陆军强硬派的化身。^小·税?C!M!S_ *追^蕞/歆¢蟑′劫~他留着标志性的小胡子,戴着一副圆框眼镜,眼神里却透着一股剃刀般的冰冷和坚决。在他看来,所谓的日美谈判,纯粹是浪费时间,是美国人在耍弄日本。他认为,9月6日的天皇御前会议,已经为谈判设下了最后期限,现在期限已到,美国人毫无诚意,那就没什么好谈的了,准备开打吧!
内阁会议,变成了近卫和东条的角斗场。近卫主张“再谈谈”,东条则斩钉截铁地表示“没得谈”。
最终,东条的耐心耗尽了。他向近卫发出了最后的通牒,话说的很“客气”,但意思很明确:“首相大人,既然您当初也同意了‘不惜一战’的国策,现在又要推翻它,继续搞那些没希望的谈判,这说明您已经无法领导这个国家了。为了对天皇负责,您这届内阁,应该引咎辞职!”
这番话,如同一把利剑,直指近卫内阁的合法性。面对陆军这块滚刀肉,近卫文麿发现自己彻底没辙了。他压不住军部的意志,也说服不了他们。1941年10月16日,近卫内阁宣布总辞职。
通往战争的最后一个刹车片,就这么被拆掉了。
近卫下台了,谁来接任?这个烫手的山芋,落到了以内大臣木户幸一为首的重臣会议手上。木户,是当时天皇最信赖的顾问,是决定首相人选的最关键人物。他面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