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163章 狼来了

第163章 狼来了

上一回我们说到,“俾斯麦”的沉没和“提尔皮茨”的蛰伏,雷德尔元帅和他那套“主力舰决战”的陈旧理论,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齐′盛?暁\税·罔¢ _已^发·布~嶵.歆′彰.结,现在,轮到那个一直以来不受重视、甚至有些被排挤的男人,来执掌德国海军的权杖了。

他的名字,叫卡尔·邓尼茨。他将指挥一群被称作“灰色狼群”的海底猎手,对大英帝国的生命线,发动一场险些成功的、致命的绞杀。这,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真正的大西洋战役。

卡尔·邓尼茨,是整个二战德国海军中,思想最具革命性、眼光也最毒辣的战略家。他不仅仅是一名海军将领,更是u艇(德国潜艇的简称)战的思想之父、战术导师和无可替代的精神领袖。

他这个人的思想,完全是在一战的潜艇里泡出来的。他在一战时就是个u艇艇长,还在一次战斗后被英军俘虏,在战俘营里待了不短的时间。这段特殊的经历,让他形成了两个如同磐石般坚定的信念:

第一,单枪匹马的潜艇,去攻击有军舰护航的船队,是极其危险且效率低下的。这就像一头狼,去挑战一群有牧羊犬保护的羊群,就算能得手,自己也多半要被咬得遍体鳞伤。

第二,以德国的国力和地理位置,想在水面舰队上跟家大业大、坐拥全球的皇家海军搞军备竞赛,纯属脑子进水。德国海军唯一的出路,就是“非对称作战”——用我们最擅长的武器,去打你最脆弱的命门。而英国的命门,就是它那条横跨大西洋的海上贸易线。

基于这两个信念,他创立了一套颠覆了过去所有潜艇作战模式的全新战术。这个战术,日后将令整个盟军闻风丧胆。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狼群战术”。

这个战术的核心思想,翻译成咱们中国人都懂的白话,就是四个字:“集中优势兵力”。它听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却是一套精密、复杂、由中央集权控制的系统工程。

第一步:侦察与召唤。 邓尼茨会像撒网一样,把u艇分散部署在广阔的大西洋上。一旦其中一艘u艇(或者德国空军的远程侦察机)发现了盟军的护航船队,它不会立刻攻击,而是像狼群中负责侦察的头狼一样,悄悄地、远远地缀在船队后面,然后立刻通过无线电,向设在法国洛里昂的潜艇指挥部报告船队的位置、航向、速度和规模。这艘艇,被称为“接触艇”。

第二步:集结与设伏。 在洛里昂总部的作战室里,邓尼茨和他手下的参谋们,就像一群冷静的棋手。他们盯着巨大的海图,根据“接触艇”源源不断发回的信息,开始调兵遣将。他们会向附近所有能赶到的u艇发出指令,命令它们从四面八方向目标船队靠拢。但不是直接扑上去,而是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在船队预定航线的前方,集结成一条“埋伏线”。

第三步:协同攻击。 当足够数量的u艇(通常是5到10艘,高峰期甚至有二三十艘)都抵达了指定位置,好戏才正式开场。指挥部一声令下,埋伏已久的“狼群”便会在夜幕的掩护下,从不同方位,同时对船队发动潮水般的攻击。

这时候的u艇,会一反常态地浮上水面。它们利用夜色和自己低矮的轮廓作掩护,开动柴油机,以超过大多数商船的高速,像鱼雷艇一样直接冲进护航圈的内部。在近到几乎不可能打偏的距离上,向一艘又一艘的商船发射鱼雷。几轮攻击过后,迅速下潜或撤离。整个船队瞬间就会陷入一片火海和巨大的混乱之中,而数量有限的护航军舰,则会被搞得焦头烂额,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这种战术的精髓,在于它将潜艇从一种守株待兔式的、被动的伏击武器,转变为一种由中央指挥系统精确控制的、主动的、协同的战区打击力量。

邓尼茨本人对他的部下和这套战术倾注了全部心血。他每天都通过无线电与前线的艇长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亲自参与每一个作战计划的制定,甚至能叫出许多普通水兵的名字。他在整个u艇部队中,建立了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信条,使得这支部队拥有近乎家庭般的紧密团结和高度的忠诚。水兵们亲切地称他为“狮子”,或是“潜艇部队的老爹”。

而邓尼茨战略的核心,是一套冰冷无情的数学——“吨位战”。他精确地计算过,英国的工业能力,加上美国的援助,每月大概能建造60到70万吨的新船。那么,只要德国的u艇,每月能击沉超过70万吨的盟军商船,英国的造船速度就永远跟不上损失的速度。假以时日,英国的石油会耗尽,食物会告缺,工厂会停摆,它的整个战争机器和民生经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