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我们说到了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日——d日。¨暁^税*宅. /已¢发′布?醉~欣/璋.洁~盟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在诺曼底的五个海滩上,撕开了希特勒“大西洋壁垒”的五个缺口。而德军的最高指挥层,则在元首的酣睡、元帅的缺席和将军们的犹豫中,完美地错过了将盟军赶下大海的最佳时机。
当1944年6月6日的夜幕再次降临时,胜负未分,悬念依旧。盟军虽然成功地把近16万名士兵送上了法国的土地,但他们所建立的,不过是一个狭窄、脆弱、且互不相连的沿海走廊。德军的铁锤,虽然迟到了,但终究还是会砸下来。
现在,登陆已经成功。但比登陆更艰难、更血腥的,是战斗。诺曼底战役,才刚刚开始。
在盟军最高统帅部的作战室里,墙上挂着的计划图,是那么的清晰、乐观,且富有逻辑。按照总参谋部最初的设想:
d+2,也就是6月8日前,英军应该占领历史名城巴约,并攻克整个诺曼底地区的战略枢纽——卡昂。
d+3,也就是6月9日前,美军应从犹他海滩向西突进,彻底切断科唐坦半岛,将瑟堡港的德军包围。
d+4,也就是6月10日前,整个盟军的登陆场,应该已经连成一片,并稳定地向内陆推进20公里。
然而,战争,从来都不是在地图上画箭头那么简单。
到6月7日结束时,现实与计划之间的落差,是巨大的、甚至是令人沮丧的。
奥马哈海滩的美军,虽然在付出惨重伤亡后,奇迹般地站稳了脚跟,但他们被死死地压制在狭窄的滩头,寸步难行。
犹他海滩的美军,虽然因为幸运的偏航而登陆顺利,但他们向内陆的推进,也遭到了德军的顽强抵抗。
最重要的,是五个滩头阵地,依然是五个孤立的点,像散落在海岸线上的几块墨渍,随时有被德军逐个擦掉的危险。
在德国人的大本营里,隆美尔元帅正对着地图,心急如焚。他像一头被困在笼子里的狮子,焦急地等待着空中侦察的报告,想搞清楚盟军的真实规模。而在柏林“狼穴”的希特勒,则依旧固执地拒绝在第一天清晨,就释放他手中最强大的装甲预备队。
6月7日清晨,英军按照原计划,向卡昂发起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但他们很快就一头撞上了前来增援的德军第21装甲师的侧翼。一阵激战后,英军被迫后撤。
d日之后的第一天结束了。盟军虽然没有被赶下海,但他们离最初的计划目标,还差得很远很远。诺曼底的土地,比他们想象中,要难啃得多。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6月7日至12日),双方都在拼命地向这个小小的战场,投入更多的力量。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德军方面,隆美尔几乎是在向柏林咆哮。他通过电话和电报,反复向最高统帅部请求,立即将驻扎在加莱地区的、最精锐的第15集团军和其下属的装甲预备队,调往诺曼底。他声称,如果再不行动,一切就都晚了。
但希特勒,这位已经被“坚韧行动”彻底洗脑的元首,依旧像个偏执狂一样,坚持他那套“加莱才是真正目标”的理论。~s,h!u·b`x!s`.?c.o-m?他回复隆美尔说:诺曼底的,不过是佯攻,你要沉住气,等待真正的决战。
后来虽然有零星的增援,而此时的制空权完全不在德军手里,德军的增援行动,从一开始就遭到了盟军的迎头痛击。盟军的空中力量,像一群无处不在的苍鹰,死死地盯着法国北部的每一条公路和铁路。6月10日,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轰炸机,精准地命中了德军第47装甲军的司令部。一颗炸弹,直接穿透了司令部的屋顶,军长施韦彭堡将军被当场重伤。德军的指挥系统,再一次陷入了混乱。
盟军方面,也在拼命地巩固滩头。
在英军和加拿大军负责的东段,总指挥蒙哥马利元帅,原本计划在6月8日,就发动一场大规模的钳形攻势,一举拿下卡昂。但实际的推进,只有区区5公里,就因为德军的顽强抵抗和装甲支援的不足,被迫停止了。英军第3步兵师和第6空降师,虽然成功会师,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陷入了与“希特勒青年团”的残酷拉锯战中。
在美军负责的西段,第4师成功地巩固了犹他海滩,并开始向瑟堡港推进。但在奥马哈海滩,第29师和第1师的推进,依旧是举步维艰。他们每天的推进距离,往往只能用“数百米”来计算。
因为,他们进入了诺曼底地区,最令人头疼、最让装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