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183章 遥远的桥

第183章 遥远的桥

上一回我们说到,硫磺岛战役。£秒:#章^节\′?小?说¤×t网ˉ \?无μ?·错=内¤<容e}?在那座由火山灰和硫磺构筑的地狱里,美国海军陆战队为了给b-29轰炸机提供一个救命的机场,付出了近七千人阵亡的惨重代价。栗林忠道将军用他那套革命性的、冷酷的地下防御战术,将整座硫磺岛变成了一台巨大的绞肉机,虽然最终失败,却也给美军的心理,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那张在折钵山顶升起的星条旗,成为了不朽的象征。不过现在小日本的日子过的那叫一个惨,日本各大城市几乎是天天挨炸!

现在,咱们把镜头,从烟波浩渺的太平洋,暂时拉回到满目疮痍的欧洲大陆。就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还在一个岛一个岛地进行着血腥“跳棋”的时候,他们的欧洲兄弟们,也正在经历一场从天堂到地狱的过山车之旅。

1944年的夏末,对于在欧洲西线的盟军来说,日子过得简直就像是在梦里。

自打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那片血腥的海滩上,成功地站稳了脚跟以来,整个战局的发展,就超出了所有最乐观的预期。7月25日,巴顿将军的“眼镜蛇行动”,像一把烧红的尖刀,瞬间撕开了德军脆弱的防线。盟军的装甲洪流,如同决堤的洪水,势不可挡地涌入了法国内陆。

8月25日,巴黎解放。到8月底,整个法国大部分地区,都重获自由。这支由将近300万盟军将士组成的、史无前例的庞大力量,似乎正在以一种不可阻挡的、摧枯拉朽之势,碾碎着纳粹德国那台曾经不可一世的战争机器。

前线的士兵们,将这场势如破竹的大追击战,戏称为“香槟战役”。因为一路上,他们不但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还经常被兴高采烈的法国民众,用香槟和美酒夹道欢迎。大伙儿都乐呵呵地相信,这场该死的战争,肯定能在圣诞节前结束,到时候就能回家抱老婆孩子了。

然而,正是这种令人陶醉的、几乎是晕乎乎的胜利氛围,正在悄然地、无声地,孕育着一场巨大的危机。

从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到前线的普通士兵,盟军上下,普遍都得了一种病,叫“胜利病”。他们一致认为,德国人已经被打垮了,士气低落,精神崩溃,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完全不堪一击。

这种致命的乐观情绪,渗透到了战略规划的每一个层面,导致他们严重低估了德军的韧性和那可怕的恢复能力。这场看似辉煌的胜利,既是军事上的巨大成就,也为其后即将到来的、灾难性的失败,埋下了沉重的伏笔。

当盟军的先头部队,在比利时和荷兰边境高歌猛进、眼看就要冲进德国本土的时候,一条看不见的缰绳,却被越拉越紧,几乎要将整个庞大的攻势,给活活地勒得窒息。

这条缰绳,就是“后勤”。

说白了,就是百万大军的吃喝拉撒睡,和打仗用的油盐酱醋茶——也就是燃料、弹药和粮食。

盟军的补给线,被极度地拉长了。所有的物资,都必须从几百公里外、遥远的诺曼底临时港口,和刚刚才勉强修好的瑟堡深水港运出来。到9月初,超过7万吨的各种补给物资,像小山一样,堆积在瑟堡的港口里,却因为缺乏足够的运输工具,而根本无法及时送到前线。

更要命的是,早在诺曼底战役期间,为了阻滞德军的增援,盟军的空军,把自己这边的铁路网,给炸了个稀巴烂。直到8月底,才勉强恢复了通车。

为了解决这个天大的难题,盟军启动了那个后来非常着名的“红球快递”计划。他们动用了数千辆卡车,大部分由黑人士兵驾驶,在法国的公路上,日夜不停地,像一支红色的动脉一样,疯狂地将物资运往前线。

但即便是这样,也无法满足前线百万大军那如同无底洞一般的庞大需求。更雪上加霜的是,英国佬那边,有1400辆崭新的三吨卡车,因为引擎活塞的设计缺陷,集体趴窝了,这使得本已紧张到极点的运力,更是雪上加霜。

其实,解决问题的钥匙,早就握在了盟军手里——那就是刚刚攻占的比利时深水大港安特卫普。这座港口,拥有巨大的吞吐能力,只要它能投入使用,所有的后勤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但问题是,德军虽然丢了安特卫普城,却依然像个茅坑里的石头一样,死死地控制着安特卫普出海口的斯海尔德河口地区。港口虽然在盟军手里,但船根本开不进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