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中提到:“后手不用弃把点火,则不摇动,故十发有八九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
郑队长苦笑一声,道:“这西式鸟铳确实是好,就是价格太贵,从西夷商行购买要十两银子一支,能够组建五百人的火铳队,已经是藩主大力支持了。这要是大量装备几万人的,每年大概需要几十万两银子,现在确实是装备不起。”
郑锦一时哑然,十两银子一支,这洋人是把郑家军当猪宰啊。银子在明末的价值还是很高的,郑锦记得看过的《明清火器史丛考》中记载,一把制作精良的火铳不过一钱九分银子。这西洋人竟然卖出这么高的价格,即便是威力大一点,但都是前装枪,威力再大还能大到哪去?这是被坑了啊。
郑队长有些恶狠狠的道:“要不是我军丢失潮泉二府,无法冶炼闽铁,导致军器局火铳、发貢无法量产,否则哪能让西夷人这样漫天要价?”
郑锦这才知道为什么郑家军没有大规模装备自己生产的火铳,打造火铳和火炮对钢铁的要求比较高,根据史料记载,最好的打造火铳的钢铁就是闽铁。现在郑家军的原材料基地丢失了,没有铁矿石、木炭等原材料冶炼钢铁,没有钢铁,自然也就无法大规模打造火铳和火炮。
这或许就是郑家军装备火器较少的原因之一吧。难怪收复台湾的时候,没有使用太多的火器。
伪清的封界政策的恶果正在日益显现,这对于仅靠几个岛屿作为基地的郑家军来说,无疑是最致命的。走私的渠道虽然较多,但也没有可能大规模的走私铁矿石和木炭。这就是一个死结啊,
郑锦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看来这破局的第一法子,还是冶炼钢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