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禁微微脸红,忙转移话题:“柱子,我听说你在鸿宾楼当厨师,王叔得去捧个场。”
何裕柱没察觉到王行的小尴尬,欣然答应:“王叔,您随时来,到时候我给您准备几道好菜,再来几碗酒。”
提到酒,王行眼睛一亮,他可是个离不开酒的人。·3*4_k,a*n′s¨h+u!.¢c\o~m_
何裕柱见状,笑着点头回应。"当然可以,王叔,酒我来给您倒好。
抱歉了,我没办法陪您喝两杯,毕竟我才十五岁呢。
小孩子不该喝酒,而且我对酒也没什么兴趣。"
听到这话,王行自然没有异议,但眼中深处闪过一丝感慨。
刚才一番较量,何裕柱展现出的实力和经验,让他差点忘记了对方的年龄,将他当作同等水平的武者对待。
此刻听到何裕柱的话,王行才意识到自己的疏忽。
是啊,柱子才十五岁。
自己在这个年纪时,还只是个在练习桩功、打基础的小孩,连武者的门槛都没跨过。
和柱子相比,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杨先生这次可是收了个好徒弟啊!
……
何裕柱回到南锣巷四合院时,已是晚上九点。
走进院子,他发现还有不少人影留在院子里聊天。
何裕柱有些意外地瞥了一眼,看到三大爷阎富贵和贾家人的身影。
耳力好的他在进入院子后就听见了一些关键词。
相亲、媳妇。
贾张氏是不是又说服了秦淮茹?
听着这些闲话,何裕柱心中一动,朝三大爷那边走去。"柱子,回来了。"
这时,阎富贵也看见了何裕柱,热情地打招呼。
邻居们看到何裕柱回来,眼神微微闪烁,之前聊的话题就此中断。"是啊,三大爷,我听见你们在这里聊,所以好奇过来看看。"
何裕柱点头说道。"哦,这事儿啊,今天贾家又有喜事了。"
阎富贵并未隐瞒,说话时却带着几分戏谑的口吻。
等他说完事情的来龙去脉,何裕柱轻轻点了点头,发现与之前听到的片段大致相符。
贾张氏一大早就说要去秦淮茹那边说亲,还真让她办成了?
贾张氏回家后喜形于色,整个院子的人都知道了。
她家东旭真的要娶媳妇了。
上次贾家的亲事被农村姑娘拒绝,大家都清楚得很。
如今贾张氏再次张扬,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难免有人觉得好笑。
贾张氏做事总是这样,事情还没定,就开始宣扬,万一出了差错,脸往哪儿搁?
尽管如此,人们的好奇心驱使他们热烈讨论这件事。
贾张氏想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不管成不成,即使再出意外,也无非是小丢面子。
但如果事先不广而告之,婚礼时会少收很多礼金。
这些,贾张氏都算计好了。
比起那些礼金,这点面子算不了什么。"东旭哥又要娶媳妇了?”
何裕柱听后心里明白,也随口问了一句。"没错,要是成了,老贾家也算圆满了。”
旁边的几个妇人也附和道。
在她们看来,孩子娶媳妇就像完成了人生大事一样。
何裕柱皱了皱眉。
上次他已经报复了贾张氏挑拨离间的事。
如果秦淮茹愿意嫁入贾家,他也拦不住。
但即便秦淮茹嫁进来,也不一定是好事。
毕竟只有他知道,不用几年,贾东旭就会因工厂的工伤去世。
秦淮茹作为儿媳,对贾家的困境负有一定责任。
贾东旭体质本就虚弱,家中仅他一人工作养家,营养不足导致健康状况堪忧,受伤是迟早的事。
秦淮茹还需抚养三个孩子,若成寡妇,不如考虑再嫁。
何裕柱看似为贾东旭高兴,实则暗自羡慕。
他在鸿宾楼做炊事员虽衣食无忧,但相比即将转正成为钢铁厂工人的贾东旭,社会地位和经济保障仍显逊色。
即便非票证时代,普通人也难以常吃肉,而工人家庭则无此顾虑。
贾家因易忠嗨的关系更令人艳羡。
彼时工人身份最为尊贵,炊事员虽体面,却不及工人风光。
此外,何裕柱父亲的风评不佳,使他未来即便晋升为厨师长,找对象也会比贾东旭艰难。
毕竟贾东旭的父亲虽因工伤离世,但母亲健在,家庭完整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