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平等对待,这是难得的德政。
事实上洛轩也想像前世一般,男女同学堂而坐,同食堂而餐,只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情,在他这一代能够做到这般己经是很惊世骇俗了,若是再进一步,怕是要遭人抵制了,哪怕是现在也常遭人诟病。
听到陶荣这般说,许恒也是稍稍欣喜一把,只是很快又叹了口气。
“长史何故叹息?”
许恒道:“这宁京乃至京畿之地,自然是如祭酒所言,百姓都是有了余粮,愿意把童子送入学中,但是呐,出了这京畿便不是这么回事了。”
陶荣听罢,沉吟许久,却也不能反驳,宁国吸周边郡县以养京畿之势己经是愈发明显了,这并非是有意如此,只是,无论是政策还是因为君王脚下,更是吏治清明,百姓皆是愿意往京畿处跑,同时很多仁政在边疆又落实不下去。
除此之外,大王又常以朝廷支出发展京畿,虽是因为钱财不足以一视同仁的关系,但是到底变成了这般模样......种种原因,便是如此。
“大王曾有言,今后科举选拔官吏,都得是从各郡学的学子或是出身郡学之学子中进行,若是还像是现在这般,以后怕是从地方上也是选不出几个人来......”
许恒似意有所指,陶荣有些不解,为何说也是选不出几个人来?
许恒见陶荣未曾领悟,沉吟了半晌,又是开口道:“近几日,朝廷科举之事己经是差不多结束,选出中举之人二十。”
陶荣颔首,作为国学祭酒,这批改考卷的事情他也是参与其中的,甚至是主考官。而且这一次科举也是十分重要,因为这是改制前最后一次像以往那般的科举了,再以后便是只能是从郡学的学子或是有着这般经历的学子中进行。
“我查看过这些个学子的籍贯,其中十八人,竟全在咸境郡、乐浪郡、京畿、黄海、江原五郡!而其中还有两人则是出自晋州!”
陶荣瞳孔紧缩,一瞬间他想了许多,那五郡......全在宁国北方,而晋州,那是因为是兴平侯封地!
“大王曾言,要以相对公平、且能够真正选拔到有才之人的国学选出官吏,而不是,选出来的是......”
许恒不再说下去了,只是陶荣己经是明了了,汗水不自觉的己经沾湿了额头。
见陶荣己经是明白了,许恒便是不再多言,陶荣身上担子极重,他不得不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