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上。
轧钢厂的煤气罐项目,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
已经彻底地走上了正轨。
生产线一扩再扩,工人们三班倒,二十四小时连轴转。
但生产出来的煤气罐,依旧是供不应求。
不光是国内的订单,雪片一样地飞来。
国外的订单,更是堆积如山。
尤其是那些第三世界的兄弟国家,对这种安全又便捷的新产品,简直是爱不释手。
拿着外汇,排着队地来抢购。
轧钢厂,也因此一跃成为了全国闻名的创汇大户。
杨厂长现在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走路都带风。
他看李大海,更是越看越顺眼,简直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儿子。
不,比亲儿子还亲。
这天,杨厂长又把李大海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大海啊,你快看看这个!”
杨厂长激动地把一份报纸,推到了李大海的面前。
头版头条,用加粗的大黑体字,写着一个醒目的标题。
“青年英雄李大海,自主创新谱华章,小小煤气罐,创汇千万家!”
下面,还配了一张李大海在车间指导工作的侧面照片。
照片上的他,穿着一身干净的工装,神情专注,英气逼人。
“大海,你现在可是全国的名人了!”
杨厂长拍着他的肩膀,激动地说道。
“上面已经决定了,要给你记个人一等功!”
“还要把你树立成全国青年学习的榜样!在全国范围内,搞巡回报告!”
李大海看着报纸上的那篇文章。
心里,倒是没什么太大的波澜。
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名声,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工具。
一个可以让他获得更多资源,实现更大目标的工具。
“厂长,这都是您领导有方,和全厂工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他谦虚地说道。
“我个人,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
“哎,你这个小子,就是太谦虚了。”
杨厂长笑呵呵地说道,“功是功,过是过,这都得分清楚。”
“对了,上面还给了咱们厂一个特殊的奖励。”
“五个招工指标!”
“而且,是正式工的指标!”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咱们厂多少年都没有过这种好事了!”
杨厂长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红光。
这个年代,一个正式工的指标,那简直比金子还珍贵。
是足以改变一个家庭命运的东西。
“厂长,您的意思是?”李大海问道。
“我的意思是。”杨厂长看着他,眼神里充满了欣赏。
“这五个指标,怎么分配,你来定!”
“就当是,厂里给你的,一点小小的奖励。”
杨厂长这是在投桃报李,也是在进一步地拉拢李大海。
他把这个天大的人情,送给了李大海。
李大海的心里,瞬间就有了数。
这五个指标,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五个无往不利的杀手锏。
用好了,足以让他在这个院里,甚至是这个厂里,建立起一个牢不可破的恩惠网络。
他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于莉。
那个聪明而又现实的女人。
他知道,于莉最大的心病,就是她那个不争气的弟弟。
一直没个正经工作,在乡下晃荡。
如果自己能帮她把弟弟安排进厂里,当上正式工。
那她,会用什么来回报自己呢?
李大海的嘴角,勾起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