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中医之妙 > 第四章沈清月

第四章沈清月

馆的故事,才刚刚开始。.k?a\n′s¨h+u\w_u~.?o′r*g\我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治不孕的针法需格外谨慎,讲究“调经种子,温养胞宫”。先取关元穴,此为先天之本,用补法可培元固本;再刺三阴交,能调肝脾肾三经气血;最后在子宫穴行震颤法,激发胞宫阳气。银针在指尖旋转,如蝴蝶轻点花瓣,每刺入一分,都要留意患者的呼吸节奏。

“您这体质,需连续施针七日,配合温经汤加减。”我铺开宣纸,详细写下药方:当归15g、川芎10g、吴茱萸9g、人参6g……每味药的炮制方法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药要煎三沸,早中晚温服。忌食生冷,每晚用艾叶泡脚一刻钟。”

女人听得入神,眼中渐渐泛起希望。临走时,她将一个厚信封推到我面前:“谢大夫,这是诊费,务必收下。”我推辞不过,只得打开记账本,工工整整记下第一笔正式收入。

目送她的身影消失在街角,我紧绷的神经突然松弛下来,“扑通”一声跌坐在竹椅上。双腿止不住地打颤,后知后觉地想起爷爷说过的话:“给人看病,比给鬼看病更耗心神。人心如深渊,病症只是浮在表面的涟漪。”

我摸出袖中的银针,用酒精棉仔细擦拭。针尖映出我微微发白的脸,忽然想起今天的解剖课——那些精密的医疗器械、条理清晰的手术流程,确实与中医的“模糊哲学”截然不同。但当主刀教授切开标本的瞬间,我脑海中闪过的却是爷爷用银刀剔除腐肉的画面。

“中医能救人,也能伤人。”我喃喃自语,指尖抚过银针上的符文。西医的手术刀切开的是皮肉,中医的银针游走的是气血,若能将两者贯通……我猛地摇头,将这些念头驱散。眼下最紧要的,是先把这第一位患者的疗效跟踪好,别辜负了人家的信任。

收拾好诊台,我抓起书包往学校跑。路过巷口时,瞥见昨夜那鬼站在路灯下,冲我竖起大拇指。我无奈地笑了笑,加快了脚步——在这阴阳交界的医馆里,我这个年轻的鬼医,终究要在活人堆里,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我去上了学,接下来的几天,我每日放学后便匆匆赶回医馆,给那位女士做固本培元的针法。每次施针前,我都会用艾草熏灸诊室,让袅袅药香驱散白日的喧嚣。针对不孕之症,我以“调冲任、暖胞宫”为要,取气海、关元、子宫、三阴交等穴位。

气海穴为生气之海,我以补法行针,针尖如蜻蜓点水般轻捻,意在培补元气;关元穴是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之处,施针时需沉肩坠肘,以徐和的手法得气,温养胞宫;子宫穴则采用龙虎交战针法,左右反复捻转,调和气血;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汇,用平补平泻之法,疏通经络。每次行针,都需配合呼吸,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捻转,如此反复,使针感如溪流般缓缓注入体内。

七日的疗程结束,女士容光焕发,又拿出一万元要谢我,我坚决推辞:“爷爷说过,医者取酬当有度,该多少就是多少。”她感动不己,连声道谢后离去。

这天星期六,我拿着之前的诊金,购置了课桌、供桌,又挑选了几本现代医学书籍。我将从山村老家带来的爷爷的医书,与新买的现代医书整齐摆放在书架上。看着焕然一新、满是书卷气息的医馆,我满意地笑了。

正收拾间,门外传来熟悉的声音,抬头一看,竟是沈清月扶着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奶奶。我赶忙上前帮忙搀扶。沈清月不好意思地笑道:“谢兄,上次你说的治风湿的方法用了,效果不是很明显。要麻烦你亲自试一下针法,做个艾灸、理疗了,拜托了。”我笑着说:“说什么呢,这段时间相处下来,我们都是朋友了。”

我将老奶奶扶到床上,心中暗想:看来得再去多买几张理疗床,以后生意好了,也方便些。仔细检查老奶奶的膝盖,发现她不仅有风湿,还有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损伤在中医里可归为“筋伤”范畴 ,多因劳损、外伤致气血瘀滞,筋脉失养。

我先针对风湿,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血海等穴。膝眼穴一针首刺,以行气止痛;阳陵泉为筋会,用泻法强筋活络;阴陵泉健脾利湿,配血海活血化瘀。针对半月板损伤,我选取鹤顶、阿是穴、委中、承山等穴位。鹤顶穴首刺,配合捻转手法,疏通局部气血;在阿是穴采用齐刺法,三针齐下,增强针感;委中、承山则以提插补泻,调和膀胱经气血。

施针完毕,我又为老奶奶进行艾灸,以艾条悬灸膝盖周围,借热力温通经络。随后开好内服汤药,以独活寄生汤加减,强筋骨、祛风湿;又开了泡脚药方,用透骨草、伸筋草、乳香、没药等药材,煎汤泡脚,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