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中医之妙 > 第11章把鬼脉

第11章把鬼脉

当然,现代中医大多摒弃了法术部分,专注于草药和针灸。但在玄门五脉里,山、医、命、相、卜本就相通。像我修习的祝由十三科,用符咒沟通天地灵气,本质也是为了调节人体气机——这就和你们熟悉的针灸穴位,都是在疏通经络。”

话音未落,店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晨雾裹挟着槐花香涌进来。年轻男生局促地搓着手,目光在墙上的符咒和药柜间来回打转。我抬手示意他坐下,三指刚搭上他的手腕,忽然挑眉笑道:“你是想问,我给女鬼把脉和给活人有什么不同吧?”

男生瞪大了眼睛:“大师,你怎么……”

“脉学之道,贵在触类旁通。”我取出丝绢擦拭脉枕,“普通脉象分浮、沉、迟、数,对应表、里、寒、热。但诊‘运脉’需更敏锐的感知——食指触寸脉候心,中指触关脉候肝,无名指触尺脉候肾,三指轻重交替,感受气血流动的‘势’。”说着,我将他的手掌轻轻翻转,“比如你脉沉而涩,寸关郁结,最近是不是事业受阻?”

男生猛地点头。我继续解释:“至于诊孕脉,讲究‘滑脉如珠’。正常脉象如琴弦轻颤,而孕妇的脉象会像滚珠在盘中流动,圆润连贯。但要判断胎儿性别,还需结合‘左大顺男,右大顺女’。”我铺开宣纸,用朱砂笔勾勒出脉络图,“左手寸关尺脉势更强,多为男胎;右手明显,则是女胎。不过这只是经验之谈,现代医学还是以B超为准。”

送走客人时,阳光己经铺满街道。我对着虚无的镜头摊开双手:“脉学博大精深,需经年累月的练习,千万不要随意模仿。毕竟——”我望向案头镇纸下压着的《濒湖脉学》,“人命关天,容不得半点儿戏。”我刚准备去上学,不料店门被缓缓推开,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太太颤颤巍巍地走了进来。她身形佝偻,每一步都迈得小心翼翼,双手在空中微微挥舞着,像是在寻找可以依靠的支撑。我连忙上前,稳稳地扶住她的胳膊,一股温暖的责任感涌上心头。

“咳咳,先生啊,咳咳咳,你们中医应该是叫先生吧,现在怎么叫无所谓。”老太太声音沙哑,带着岁月的沧桑。

我微笑着,轻声说道:“老奶奶,您说得对,叫什么不重要。您来这里干嘛呀?”

老太太叹了口气,无奈地说:“我的病有点多,想找中医调理调理。去医院的话太贵了,我们家负担不起。”

我扶着她在椅子上坐下,仔细地看着她。她的头发稀疏而花白,脸上布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眼神中透露出疲惫和对健康的渴望。

老太太开始扳着手指数自己的病症:“我有高血压、心脏病,还有皮肤瘙痒,骨质疏松,骨头容易裂开,肠胃也不是很好。先生,我想让你给我调理调理,一步一步来。”

我认真地听着,从药柜里取出脉枕,轻轻地放在桌子上,然后为老太太诊脉。我将手指搭在她的手腕上,感受着脉搏的跳动,那微弱而又不规律的脉象,仿佛在诉说着她身体的种种不适。

根据她的症状和脉象,我开始思索合适的调理方案。

对于高血压和心脏病,我决定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g、钩藤12g(后下)、石决明18g(先煎)、栀子10g、黄芩10g、川牛膝12g、杜仲10g、益母草10g、桑寄生10g、夜交藤10g、朱茯参10g。天麻和钩藤具有平肝熄风的作用,石决明能平肝潜阳,黄芩和栀子可清热泻火,川牛膝引血下行,杜仲和桑寄生补益肝肾,益母草活血利水,夜交藤和朱茯神安神定志。这个方剂可以平肝潜阳,清热活血,补益肝肾,对于改善她的血压和心脏功能有一定帮助。

针对皮肤瘙痒,我考虑用消风散加减。荆芥10g、防风10g、牛蒡子10g、蝉蜕6g、苍术10g、苦参10g、石膏15g(先煎)、知母10g、当归10g、胡麻仁10g、生地10g、木通6g、生甘草6g。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可以疏风止痒,苍术、苦参燥湿清热,石膏、知母清热泻火,当归、胡麻仁、生地养血润燥,木通清热利湿,生甘草调和诸药。这个方剂可以疏风养血,清热除湿,缓解皮肤瘙痒的症状。

对于骨质疏松和骨头容易裂开的问题,我选用左归丸加减。熟地15g、山药10g、枸杞10g、山茱萸10g、川牛膝10g、菟丝子10g、鹿角胶10g(烊化)、龟板胶10g(烊化)。熟地、山药、山茱萸滋补肝肾,枸杞、菟丝子益精明目,鹿角胶和龟板胶峻补精血,川牛膝强筋健骨。这个方剂可以滋阴补肾,填精益髓,有助于增强骨质。

肠胃不好的情况,我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木香6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