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中医之妙 > 第13章,草药与麻药

第13章,草药与麻药

沈清月拧紧眉头,茶杯在掌心转了两圈:“你说的阿尔茨海默症针灸疗法,真有谱吗?上次那中年男人下了死命令,要是治不好……”他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杯沿,茶水泛起细密的涟漪。^y/u`e¨d+u.d^i?.~c-o~m?

我从药柜抽出《灵枢·经脉》,泛黄的纸页间滑落半片干枯的艾草:“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百会、西神聪能升阳醒脑,神庭、本神可宁心安神,再配太溪滋肾水,三阴交调三阴。”指尖划过书页上褪色的穴位图,“不过光扎针不够,得配合五音疗法——商调式古琴曲能疏肝理气,每天让老太太听半个时辰,说不定比吃药还管用。”

沈清月似懂非懂地点头,手机突然在桌上震动起来。他瞥了眼屏幕,脸色微变:“急诊来会诊,我得先走了。”抓起白大褂时还不忘回头叮嘱,“那笔药材钱你先拿着,有新法子记得发我消息!”

待他匆匆脚步声消失在巷口,我抱着刚进的药材往药柜塞。当归的辛香混着艾叶的苦涩漫开,当最后一包龙骨归位时,暮色己爬上雕花窗棂。揉着发酸的肩膀倒在床上,恍惚间沉入浅眠。

一阵焦糊味骤然窜入鼻腔,灼热感顺着皮肤蔓延。猛地睁眼,屋内漆黑如墨,唯有床头案几浮着幽蓝磷火。摸出怀中柳叶在眼皮上轻扫,暗夜里骤然浮现佝偻身影——焦黑的皮肤如龟裂的炭块,眼球泛着浑浊白翳,每呼吸一次,喉咙里就漏出破碎的呜咽。

“大师……”她膝盖重重磕在青砖上,腐肉与地面摩擦出诡异声响,“我在火场被困了七年,火舌撕咬骨头的痛……”话音未落,周身突然腾起青紫色火焰,焦黑的皮肤下隐约可见白骨颤动。

我屏息摸出银针,指尖捻动间注入一丝真气。“心主血脉,神藏于心。”针尖刺入她百会穴,暗金色光芒顺着经络游走,“少冲为心经井穴,能泄心火。”第二根银针没入指尖穴位,幽蓝火焰竟褪去半分。

取来艾草搓成艾炷,在她大椎穴悬灸:“督脉为阳脉之海,灸此穴可引阳化阴。”袅袅青烟中,焦黑皮肤开始剥落,露出底下半透明的虚影。又从药柜抓出冰片研磨成粉,混着朱砂撒在她周身:“冰片清凉散郁,朱砂镇心安神。”

随着药粉渗入虚体,青焰彻底熄灭。她的身形渐渐凝实,面容也恢复几分生前模样,双手合十作揖:“多谢大师。”话音未落,一道金光自天灵盖迸发,功德之力顺着银针涌入经脉,丹田处暖意翻涌。

窗外传来更夫梆子声,我望着消散的阴魂轻笑。月光洒在重新摆满药材的药柜上,当归与朱砂的气息缠绕,恍惚间竟分不清,这治病救人的医理,究竟是济世良方,还是降魔秘术。我望着空荡荡的房间,指尖还残留着银针的凉意。救人也好,降魔也罢,不过都是以己之术解他人之困。幽幽叹了口气,吹灭油灯,裹紧被子沉沉睡去。

晨光透过窗棂,照在脸上暖洋洋的。/2^叭+墈·书/王′ +庚.辛!最-全-我迷迷糊糊从床上坐起,对着虚空喊道:“读者们看好啦,如果你们上班时有点迷糊,记得按这几个穴位!”伸出食指,轻轻点按两侧太阳穴,缓缓打圈:“太阳穴能提神醒脑,缓解疲劳。”接着又揉了揉眉毛内侧凹陷处的睛明穴:“这个穴位可以疏通眼部气血,让眼睛明亮,人也跟着精神。”最后,用拇指按压虎口处的合谷穴:“合谷穴是人体大穴,按揉它能促进血液循环,快速恢复清醒。”

按完穴位,顿觉神清气爽。简单洗漱一番,随便扒拉了两口早餐,就匆匆出门。今天既要去大学上课,还要写论文,更重要的是,有场关键手术观摩机会不容错过。

走在路上,我心里琢磨着:现在西医手术依赖精密仪器,那古代人是怎么做手术的呢?尤其是麻醉这块,草药和现代麻药到底谁更厉害?草药真能有效麻痹神经吗?想着这些问题,脚步不由得加快了些,走在青石板路上,晨雾未散,我对着某处虚空笑道:“各位读者想必好奇,古代草药当真能麻痹神经?总不会都像关云长刮骨疗毒那样硬扛吧?还有那粗笨的手术刀,难道不会让患者疼到丢了性命?”指尖划过路边沾着露水的艾草,思绪不由得飘向千年前的医案典籍。

先说这麻醉之术,现代麻药讲究精准计量、快速起效,通过化学合成首接作用于神经系统。而古代草药麻醉,则是老祖宗从万千药草中摸索出的智慧结晶。最出名的当属华佗的“麻沸散”,据《后汉书》记载,他曾用麻沸散辅助,为患者“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这可是开腹手术的雏形!虽然麻沸散的具体配方己失传,但据后世考证,曼陀罗花、生草乌、天南星等具有麻醉效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