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排骨僵硬在齿间,嘴角肌肉不受控地抽搐。′n.y\d·x~s¢w?.~c-o/m~老教授镜片后的目光灼灼,活像看见肉骨头的猎犬,哪还有半分课堂上的威严模样?他袖口还沾着方才追逐时蹭到的墙灰,却浑然不觉,只把那张写满针法的纸条往我面前推了推。
“您这可为难我了。”我咽下排骨,堆出三分苦笑七分无奈,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碗沿——这是心理暗示里“降低防御姿态”的技巧。老教授刚要开口,我突然重重叹了口气,肩膀颓然垮下:“不瞒您说,我爷爷临终前把《鬼门十三针》的手抄本缝在我贴身衣物里,千叮咛万嘱咐‘不传外人’。您看这...”我撩起袖口,露出腕间褪色的红绳,“这是他老人家给我编的避邪绳,每次施针前都要叩三下祖师爷牌位。”
沈清月在旁配合地倒吸一口凉气,筷子“当啷”掉进碗里。老教授的目光果然被红绳吸引,我趁机往前倾身,压低声音:“再说那另一套针法,您可知为何叫‘醒神九变’?”不等他回答,我又摇摇头,“此针法需配合子午流注时辰,施针者得先净身茹素三日,稍有差池就会气血逆行。我上次给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用,还是在月圆之夜布了七星灯阵...”
这半真半假的话里掺着“沉锚效应”,我故意抛出“祖训”“七星灯阵”这些玄乎概念,就是要在老教授心里种下“此针法不可轻传”的锚点。见他眉头微皱,我立刻转换策略,从帆布包里掏出本《黄帝内经》残页:“不过您要是对古典针法感兴趣,我这儿有篇《灵枢·官能》的批注,讲‘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辩证...”
“哎,我不是要学针法!”老教授急得首摆手,“就是想研究研究古籍文献,你要有复印件...”他话未说完,我己双手合十作揖:“实不相瞒,上次医馆遭了贼,连祖师爷的铜人像都被偷了,如今只剩这几本破书。¨捖\本′鰰,戦/ \追*罪_芯_蟑^洁?”我抓起桌上的干锅排骨推过去,“您要不嫌弃,这顿饭算我的?就当给学生赔个不是,刚才跑太快,冒犯了您...”
这招“自我暴露+物质补偿”果然奏效,老教授看着油汪汪的排骨,表情逐渐软化。我趁热打铁,指了指他手中的《针灸甲乙经》:“其实书里提到的‘烧山火’‘透天凉’手法,配合现代解剖学...”沈清月立刻心领神会,夸张地打了个哈欠:“教授,您看都一点了,下午还有手术观摩课呢!”
老教授终于站起身,却突然回头冲我眨眨眼:“小子,下次再躲我,可就没排骨这么好打发了。”等他走远,沈清月立刻凑过来:“可以啊你!心理学玩得挺溜,这叫‘认知失调理论’还是‘登门槛效应’?”我抹了把额角的冷汗,望着碗里凉透的排骨——管他什么效应,能保住家底才是真的。沈清月凑了过来,眼神里满是狐疑:“真的有这么玄乎?七星灯阵、净身茹素,你说的那些禁忌,唬得老教授一愣一愣的!”我放下筷子,往嘴里塞了块土豆,嚼得嘎吱作响:“忽悠他的!针法哪有那么多玄虚?不过确实有些禁忌,比如体弱者行针得控制手法,晕针的人得提前安抚。”
他咂舌感叹:“我要不是跟你穿一条裤子,差点就信了!没想到老教授一把年纪,还惦记着你的压箱底绝活,真是...”他突然压低声音,骂骂咧咧起来。我立刻瞪了他一眼:“注意点!现在中医总被人看轻,他好歹是对中医感兴趣,尊重些。”
沈清月张了张嘴想反驳,最终又把话咽了回去。突然,他眼睛一亮,指着食堂墙壁上的古人画像:“那中医始祖真的是他们?快给我讲讲,伏羲、黄帝、神农,这些老祖宗到底啥来历?他们怎么就成了中医源头?”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画像上的伏羲手持八卦,黄帝身披龙袍,神农则背着药篓。.比~奇·中+蚊~徃~ ~首_发/咽下口中的食物,我擦了擦嘴,开始娓娓道来:“先说伏羲,被尊为‘人文始祖’,他观天地阴阳变化,创八卦。这八卦看似简单的阴阳符号,实则蕴含着中医最根本的理论基础——阴阳学说。中医讲人体要阴阳平衡,疾病的产生就是阴阳失调,这理念最早就源于八卦。据说他还观察蜘蛛结网,发明了渔网和猎网,间接推动了古人获取食物的方式,饮食和健康息息相关,这也算为中医奠基了。”
“黄帝更了不得。”我端起水杯喝了一口,“《黄帝内经》你肯定听说过,这书托名黄帝和岐伯的问答,实际上融合了无数医家的智慧。黄帝时代,人们开始系统总结疾病、养生、经络等知识。传说黄帝命仓颉造字,文字出现后,医学知识得以更好地记录传承。他还让雷公、岐伯等人研究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