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热处理后的应力消除等方面,给李二牛提出一些非常实用的“土办法”建议。
例如,他告诉李二牛,有些钢材在热处理后容易发生变形,可以在粗加工后先进行一次去应力退火,然后再进行精加工,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最终的变形量。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经验之谈,却往往能在关键时刻解决大问题。
就这样,日复一日,李二牛和他带领的枪机组件加工分队,在一次次的失败和返工中不断摸索,在莫兴华和王大锤的指导下不断进步。
他们逐渐掌握了一套适用于当前条件的枪机零件精细配锉和研磨工艺。
虽然生产效率依然很低,可能好几天才能成功加工出一套合格的枪机部件,但每一次的成功,都意味着他们向着最终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小步。
他们的双手变得越来越粗糙,指甲缝里总是嵌满了黑色的油污和金属碎屑,但他们的眼神却越来越明亮,充满了自信和坚定。
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在简陋的条件下,进行着一场近乎“千锤百炼”般的修行,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
正是有了像李二牛这样一群不畏艰难、精益求精的年轻技工,盘龙峪兵工厂的“晋绥造三八式”,才能够从一张张图纸,一步步变成现实中能够杀敌的利器。
而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和高超技艺,也将成为兵工厂未来发展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