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赤胆军魂:亮剑之工业救国 > 第一百三十一章:“盘龙峪模式”的形成与水电站的正式奠基!

第一百三十一章:“盘龙峪模式”的形成与水电站的正式奠基!

人才保障。

苏婉在报告中强调,“盘龙峪模式”的形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根据地特殊环境下军工生产实践的必然产物。

它虽然还很不完善,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它己经初步证明了其行之有效性,不仅为盘龙峪兵工厂自身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根据地其他正在创建或发展中的小型兵工企业,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苏婉的报告,条理清晰,数据详实,分析透彻,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高度认可。

特别是那些来自根据地旅部和分区的领导同志,更是对“盘龙峪模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认为其对于指导整个根据地的工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总结了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之后,莫兴华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兵工厂当前仍然面临的主要困难和严峻挑战:

“同志们,成绩固然可喜,但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更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强大的日本侵略者相比,我们的军工实力还非常弱小,我们的武器装备在整体性能和技术水平上,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首先是电力瓶颈依然严重制约着兵工厂的发展!没有充足而稳定的电力供应,我们的许多先进设备就无法充分发挥其效能,我们的生产效率也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其次,核心原材料,特别是优质的特种钢材、有色金属以及各种关键的化工原料,长期处于极度短缺的状态!我们虽然己经能够自己冶炼‘莫氏特制三号钢’,但其产量和性能,还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许多关键的合金元素,我们还无法自主获取,只能依赖于缴获或外部交换,这使得我们的生产常常受制于人。”

“再次,我们现有武器装备的整体性能,虽然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但与日军的制式装备相比,在某些方面依然存在差距,还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进行改进和优化。”

“最后,我们对于更高级别、更具战略威慑力的武器的研发,才刚刚起步,面临着更多的未知和更大的挑战。”

莫兴华的这番话,让会场的气氛再次变得凝重起来。他是在提醒大家,成绩面前要保持清醒,胜利之后更要居安思危。

紧接着,莫兴华提出了盘龙峪兵工厂在一九西三年的核心任务和奋斗目标:

“同志们,展望即将到来的一九西三年,我们将面临更为艰巨的任务和更为严峻的考验!我要求,兵工厂全体员工,必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新的战斗之中!”

“一九西三年的核心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彻底解决电力问题!我们要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全力以赴地推进盘龙峪小型水电站的建设!我要求,水电站的一期工程,必须在明年雨季到来之前,实现初步的并网发电!我们要让盘龙峪的机器,都用上我们自己发的电!我们要让根据地的夜晚,也亮起我们自己点燃的灯光!”

“在解决电力问题的同时,我们还要继续提升现有主打武器的性能和产量!‘晋绥造三八式自动步枪’的月产量要争取突破三十挺!60毫米迫击炮的月产量要达到二十门以上!82毫米迫击炮的月产量也要争取达到五到十门!并且要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我们还要加快对75毫米山炮的研发进度,力争在明年年底前,试制出第一门样炮!并开始对更大口径的野战火炮和简易火箭武器,进行初步的理论探索和技术储备!”

“我们还要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要让我们的‘技术夜校’办得更好,要让我们的‘师徒传承’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要让每一个盘龙峪的工人,都成为懂技术、能打仗的‘红色工程师’!”

莫兴华的每一个目标,都像一面战鼓,敲击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房,也点燃了他们心中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就在年终总结大会即将结束之际,一个更为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

在根据地旅部和分区领导的共同见证下,莫兴华带领着兵工厂的主要干部和工人代表,来到了位于兵工厂下游不远处的那条奔流不息的溪流旁。

这里,就是经过莫兴华和苏婉等人反复勘察和论证后,最终选定的盘龙峪小型水电站一期工程的坝址所在地。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根据地旅部的副参谋长和莫兴华一起,庄重地拿起系着红绸的铁锹,共同为盘龙峪小型水电站的建设,挖下了第一锹奠基的泥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