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穿成李二弃子,反手颠覆大唐 > 第49章 战后,半数唐疆尽归岭南

第49章 战后,半数唐疆尽归岭南

五岭一战后,岭南军正式挥师北伐。-暁*说_C,M-S. *已_发!布,罪^薪+蟑^結`

李宽并未急于称帝,仍以"岭南王"自居,但麾下五十万大军己训练有素。这支由俚人、僚人和归附唐军组成的联军,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传令三军:入城不得扰民,违者立斩。"李宽在出征前的军议上郑重宣布。薛万彻亲自带队巡查各营,确保每名士兵都牢记军令。

首战永州,城门竟在岭南军抵达前夜自行开启。城内耆老带着百姓,手持简陋的雷神牌位跪在道旁。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颤声道:"王师既至,吾等愿效死力!"

"起来吧。"李宽亲自下马搀扶,"从今日起,永州免赋三年。"

消息如野火般传开。

当岭南军抵达下一个州城时,不仅城门大开,更有百姓自发组织起来,为军队运送粮草。一个瘦骨嶙峋的少年挤到军前,递上一篮鸡蛋:"给......给王师补身子。"

——

在岳州,发生了一起士兵强夺民女的事件。李宽得知后,立即召集全军。

"本王说过什么?"他的声音很轻,却让数万将士屏息。

"扰民者......斩。"薛万彻沉声回答。

那名士兵被当众处决。随后,李宽命人给受害家庭送去百两白银。此事传开后,岭南军纪更显严明,甚至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美誉。_如\文+徃¢ /追\蕞,鑫?璋!劫\

——

当岭南军进逼襄阳时,出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城内百姓自发组织起来,趁夜绑了守将,打开城门。为首的秀才跪地陈情:"吾等久慕王化,愿效犬马之劳。"

李宽扶起秀才,温声道:"诸位义举,本王铭记于心。自今日起,襄阳学子可入岭南书院就读。"

消息传到长安,李世民在甘露殿独坐整夜。

——

每占领一城,李宽必做三件事:

立即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派医者诊治疫病;

组织百姓修渠抗旱;

在潭州,面对遍地饿殍,李宽命人将随军粮草分出一半。薛万彻劝阻:"真神,军粮若缺......"

"无妨。"李宽摆手,"明日会有新粮运到。"果然,次日清晨,三十车粮食如期而至,没人知道这是系统兑换的成果。

——

是日,洛阳城外。

枯黄的麦田里,几个面黄肌瘦的孩童正用木棍刨着干裂的土缝,试图找出几粒未发芽的种子充饥。

远处官道上烟尘滚滚,却无人奔逃。

只因为,这一年里,逃难早己成了徒劳。

"阿娘,又有兵来了......"女童缩进妇人怀里,声音细如蚊蚋。\小_说+C?M,S, ?耕?芯\醉~全¨

妇人麻木地抬头,却见那支军队的旗帜并非唐军的赤红,而是一片靛蓝如海的雷纹大纛。

"是......岭南王师!"有人颤声喊道。

洛阳城门,早己无人把守。

守将崔弘度,三日前便带着亲信逃往潼关,留下的老弱残兵自行卸了甲胄,蹲在墙角啃着树皮。

当李宽的白衣近卫抵达城下时,几个老兵甚至颤巍巍地推开了半扇城门。

"王师不伤民。"为首的僚人将领用生硬的官话宣布,"真神有令,开仓放粮!"

粮车进城时,濒死的饥民连欢呼的力气都没有,只能趴在地上重重叩头。有人发现运粮的俚人战士自己也嘴唇干裂,却把水囊递给了一个昏迷的老翁。

"他们真是神兵啊......"

坊间开始流传,"听说岭南的稻子能一株结三穗!"

李宽没有亲临洛阳。

他站在五岭关的沙盘前,指尖从岭南划向长安,沿途插着七面小旗。

半年来,岭南军队己兵不血刃拿下的七道雄关。

"真神太过仁慈。"冯盎忍不住道,"若当初趁李靖兵败之日,格杀勿论,如今便可首取长安......"

"我要的,不是一座死城。"李宽轻触沙盘上的洛阳模型,城内突然亮起微光,那是系统模拟的民心所向。

真正的杀招是:先消化目前己经占领的大唐疆域,然后施教化、养生息、收尽民心。

"李世民怕了。"薛万彻冷笑,"他宁可死守长安,也不敢率军夺回失地。"

——

千里之外,长安。

太极殿内,李世民盯着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