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新少年包青天 > 第11章 军饷谜踪

第11章 军饷谜踪

翻阅那本小册子。这是近三年的重铸记录,详细记载了每次熔铸的银两数量和交付对象。最后一页写着:"壬午年七月,收官银六千两,重铸为五千四百两,余六百两为工费,交赵府来人。备注:七月十五前务必完成。"

"又是七月十五!"公孙策低声说,"这不就是中元节吗?"

包拯快速翻到前面:"看这里!每年中元节前都有一大笔官银重铸,交付给'赵府'…..."他忽然停在一页纸上,"不对!三年前的记录是交给'周府'!"

公孙策凑近细看:"笔迹不同…...这页是后来补记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两人正分析着,茶楼门帘一掀,展昭踉跄而入,右肩插着断箭,面色惨白如纸。

"箭...…箭上有毒…..."话音未落,他便栽倒在地。

公孙策急忙检查伤口:"是乌头毒!必须立刻解毒!"他从怀中取出一个小瓶,"这是家传的'还魂丹',但需配合绿豆汤服用…..."

包拯立刻唤来小二,要了一碗绿豆汤和一间僻静的客房。公孙策为展昭拔箭敷药后,又给他灌下了解药。展昭虽仍昏迷,但呼吸渐渐平稳下来。

"幸好不是见血封喉的剧毒。"公孙策抹去额头的汗水,"但这剂量足以让普通人毙命...…展兄内力深厚,因此才能撑到现在。"

包拯将册子收好:"我们得尽快离开庐州,前往金陵。因为赵正德才是幕后主使!"

"不行。"公孙策摇头,"展兄需要静养,至少三日。况且…..."他压低声音,"你父亲与这案子有关联,你真要查下去?"

包拯沉默良久,坚定道:"正因为牵涉家父,我更需查明真相。若父亲涉案,我绝不徇私;若是被冤枉,我必还他清白!"

公孙策肃然起敬:"好!那我陪你一查到底!"

入夜后,三人在城郊的一座破庙栖身。公孙策照料着展昭,包拯则继续研究今日所得。他将账册、密码和赵明远的信放在一起比对,突然发现一个关键点:

"你们看!账册的密码符号与玉佩纹路是吻合的,但还缺一个关键——"他取出两块玉佩,"必须将两块玉以特定角度重叠,才能看到完整信息!"

这些玉拼合一起后,在月光下投射出一幅更为复杂的地图,上面标注着金陵城南的一处宅院,旁边写着"子时"二字。

"这才是真正的重铸工坊的位置!"包拯激动道,"我们之前查到的只是一个幌子!"

展昭虚弱地睁开眼睛:"赵正德...…太狡猾了…..."

公孙策欣喜地扶他坐起:"展兄醒了!感觉如何?"

展昭尝试着运功,皱眉道:"内力无法运展,但无大碍。"他看向包拯,"我在小楼里还看到一双靴子…...鞋底花纹很特殊…..."

包拯立刻想起窗台上的泥印:"可是这种花纹?"他在地上画出记忆中的图案。

展昭艰难地点头:"正是。靴主看起来身材瘦小,而且是左撇子…..."

"左撇子!"包拯和公孙策异口同声。这与赵明远信中的说辞是一致的!

夜深人静了,包拯一个人无法入眠。忽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他警觉地藏身门后,只见一队黑衣人疾驰而过,奔去的方向正是庐州城。

"不妙…..."包拯心生警兆,"公孙兄,你照顾展兄,我回城一趟!"

包拯急忙抄小路赶回包府,远远地就看见府内灯火通明。他冲进大门,只见家丁们乱作一团,父亲书房的窗户大开着,书籍散落一地。

"怎么回事?"包拯抓住一个家丁问道。

"少爷!刚才有黑衣人闯进来,直奔老爷书房!幸好展公子留下的机关箭射伤了一人,他们才不敢妄动,没多久就退走…..."

包拯冲进书房,发现暗格已被打开,赵明远的信不翼而飞了!但奇怪的是,账册仍在,只是被撕去了关键的一页——正是今日从铸币作坊取出的那本册子的最后一页!

"他们是为这个来的…..."包拯翻看起账册,发现撕痕处残留着几个字:"七月十五,子时"。

管家匆匆进来:"少爷,老爷醒了,要见您!"

包拯来到父亲病榻前。包怀面色苍白,但眼神清明。他握住包拯的手,第一句话就是:"明远的信...…被抢走了?"

包拯点了点头:"父亲,您与赵明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