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新少年包青天 > 第15章 民心为谱

第15章 民心为谱

初春的汴河泛着粼粼波光。,小?税_宅^ ¨最!欣*漳*结+哽^芯?快`包拯站在河畔,手中的《太平引》竹简在晨风中微微颤动。公孙策小心地将人鱼灯残骸装入特制的木匣:"灯油中混入了鲛人泪,难怪能与水脉共鸣。"

展昭从下游归来,靴上沾满泥泞:"那叶扁舟在十里外的芦苇荡消失,岸上只找到这个。"他递上一支折断的玉簪,簪头雕刻着精细的波浪纹。

包拯接过玉簪,指尖轻抚纹路:"东海鲛人族的工艺...看来柳无痕与鲛人部落也有联系。"

衙门内,包拯将收集的线索一一陈列:半部《太平引》竹简、鲛人泪灯油、波浪纹玉簪...公孙策突然发现异常:"大人,这竹简的编绳材质..."

"雪蚕丝与人发混编。"包拯解开绳结,"与太原道观发现的丝弦同源。"

展昭将玉簪放在《皇宋堪舆图》上,簪尖正指向东海沿岸:"鲛人部落、雪蚕丝、人鱼膏...这些线索都指向..."

"海运!"公孙策翻开《漕运志》,"三十年前,先帝曾派特使三下东海!"

包拯沉思片刻:"查当年特使的随行名单。"

档案库内,尘封的名册被小心展开。包拯的手指停在某个名字上:"乐师白羽...此人后来去了何处?"

主簿翻阅记录:"据载因水土不服,返程时病逝于明州。但其随身物品清单中有件怪事——七弦乐器一件,备注'海损'。~萝~拉,暁·税_ ~追·嶵¨欣·章,节\"

公孙策的银针轻挑竹简边缘:"这竹简曾被海水浸蚀过...看这盐渍的纹路!"

展昭突然想起什么:"明州港近日有商船报案,说货物被调包成了一批古旧乐器。"

三日后,明州港的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包拯三人在码头检视那批"被调包"的货物——十二个樟木箱,每个都装着一把造型奇特的中空乐器,形似海螺却又带着弦轸。

"海音琴!"公孙策惊呼,"传说鲛人用此琴与鲸鱼交谈...这工艺早已失传!"

展昭检查琴身暗格,从中取出一块龟甲,上面刻着古怪的符号:"不是文字...是音律记号!"

包拯将龟甲对着阳光,光线透过细小的孔洞,在地面投出奇特的图案:"紫微垣星图...但多了一颗辅星。"

港口的茶肆里,一位老船夫低声道:"半月前有艘黑帆船在雾中靠岸,下来个白衣人,买了大批桐油和铜丝。"

"可记得那人样貌?"展昭递上一块碎银。

老船夫摇头:"戴着斗笠,只记得他左手小指缺了一截...对了,付钱用的是这种铜板。"他从怀中掏出一枚奇特的铜钱,钱孔呈五芒星状。

包拯接过铜钱,触手冰凉:"不是铜...是海心铜,只在千丈深海才有。"

公孙策突然指向港口告示:"看!明日有鲛人商队入港!"

次日清晨,一艘造型奇特的双桅船缓缓入港。-p′f·w^x¨w`._n?e/t\船首像是一条跃起的海龙,船身绘满波浪纹。商队首领是个独眼老者,见包拯亮出官印,他仅剩的眼睛微微眯起:"大人是为海音琴而来?"

包拯不动声色:"本官追查的是三十年前的旧案。"

老者沉默片刻,从怀中取出一枚贝壳:"白羽大人临终前托付的,说若有人问起《太平引》全谱,便交予他。"

贝壳内藏着一片薄如蝉翼的玉片,上面用鲛人血写着密密麻麻的音符。公孙策检测后震惊道:"这是...《太平引》缺失的终章!"

老者低声道:"白羽大人说,终章非谱,而是..."

"海之心声。"包拯突然领悟,"先帝将终章藏在海浪声中!"

当夜,包拯三人随商船出海。月色下,老者取出一把奇特的海音琴,置于船头。琴声响起时,海面竟泛起粼粼银光,无数鱼群聚集船周。

"听..."老者指向深海,"它们在回应。"

海水中传来低沉的共鸣,与琴声相和,形成奇特的韵律。包拯取出《太平引》竹简,发现玉片上的音符竟随着海声变化!

"原来如此!"公孙策恍然大悟,"终章需要海音琴引动,才能显现完整乐谱!"

展昭突然指向远方:"有船接近!"

一艘黑帆船破雾而来,船头立着个白衣人,手中同样捧着一把海音琴。两船相接时,白衣人掀开斗笠,露出与小指残缺的左手:"包大人,久违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