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新少年包青天 > 第19章 冰湖之谜

第19章 冰湖之谜

大理的秋风中带着丝丝凉意。^暁,税?C,M?S? ?勉\费-越~犊-包拯站在洱海岸边,凝视着手中已经出现裂纹的海心玉。公孙策蹲在水边,指尖轻触湖面:"水温已恢复正常,但水底仍有微弱震动。"

展昭从城中快步走来,手中拿着一卷泛黄的皮纸:"在钟郎中密室暗格里找到的,上面标注了七个'地喉'的精确位置。"

包拯展开皮纸,七个红点连成一条蜿蜒的曲线,从南诏一直延伸到北疆:"这不是随机的...它们在一条古老的地脉上。"

"报!"大理府的差役匆忙跑来,"北境八百里加急!黑水城再次地动,冰湖裂开一道百丈缝隙!"

公孙策迅速查阅《水经注》:"黑水冰湖...是七大古地喉中唯一一个寒性地脉。"

包拯收起皮纸:"即刻启程北上。"

半月后,黑水城外已是银装素裹。冰湖上的裂缝像一道狰狞的伤疤,横贯整个湖面。当地猎户心有余悸地描述:"那天半夜,湖里突然传出龙吟般的响声,接着冰面就裂开了..."

包拯俯身查看裂缝边缘,发现几处人工开凿的痕迹:"这不是自然形成的...有人在这里埋设了机关。"

展昭运起轻功,沿着裂缝探查。在湖心位置,他发现一块被刻意放置的黑色巨石,石面刻满南诏符文:"大人,这石头..."

"玄阴石!"公孙策检测后惊呼,"只产于南诏雪山之巅,遇水则鸣!"

包拯仔细检查石上刻痕:"这些符文不是咒语...是音律记号!"

城中驿馆内,包拯将收集的线索一一陈列:玄阴石拓片、冰湖水质样本、猎户描述的"龙吟"记录...公孙策突然发现异常:"大人,这'龙吟'的频率..."

"与洱海沸腾前的声响完全一致!"包浩迅速比对记录,"有人在刻意复制南诏的'地龙吟'!"

展昭从门外进来,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查清了!三个月前,有位自称'寒山先生'的乐师来过黑水城,在冰湖上举办过'赏音会'!"

"赏音会..."包拯目光一凛,"立即去查此人行踪!"

老猎户回忆道:"那先生戴着青玉扳指,说话带着南方口音。·l¢o·o′k¨s*w+.!c-o′m,赏音会那晚,他在冰面上摆了七面大鼓,说是要'奏响天地和鸣'..."

包拯追问:"鼓后来去了哪里?"

"说是送给城守大人了..."老猎户突然压低声音,"但有人说,那晚之后,看见有人把鼓沉入了湖中。"

黑水城守府的后院里,果然摆放着七面特制的大鼓。公孙策检查鼓面:"不是普通的皮革...是经过特殊处理的鲛鱼皮!"

展昭用刀尖轻挑鼓身,带出几缕银白色的纤维:"雪蚕丝!与之前在太原发现的同源!"

包拯仔细检查最大的那面鼓,在鼓身内侧发现一行小字:"'寒山子监制,赠有缘人'..."他猛然抬头,"查这位城守的底细!"

档案显示,黑水城守姓莫,是三十年前南诏之战中归顺的莫氏一族后裔。′丸^本*榊-戦, ?免?沸^越+犊′包拯立即下令搜查城守府邸,在书房暗格中找到一本《地脉札记》,记载着如何利用音律引动地脉震动的方法。

"大人!"展昭从寝室床下拖出一个铁箱,"里面有七块黑色石头,与湖心那块一模一样!"

公孙策对比石头上的刻痕:"这是...《地龙吟》的完整曲谱!"

包拯立即提审莫城守。这位满脸风霜的武将听完质问,竟坦然承认:"不错,是我协助寒山先生在湖中埋设玄阴石。但绝非为祸乱天下,而是..."他忽然压低声音,"为了找出先父留下的《镇脉谱》!"

据莫城守交代,其父临终前曾说,当年奉命在七大古地喉埋下镇脉之物,唯有集齐七物,才能平息地脉异动。而黑水城的镇脉之物,就藏在冰湖之下。

"寒山先生说他能帮我取出..."莫城守苦笑,"没想到引来了地动。"

包拯沉思片刻:"这位寒山先生,可有什么特征?"

"他..."莫城守突然想起什么,"左手小指缺了一截!"

风雪夜,包拯三人带着特制的工具来到冰湖。在玄阴石所在位置,他们凿开厚厚的冰层,发现水下果然悬着一个铁匣,被七根雪蚕丝固定在湖底。

展昭潜入刺骨的水中,将铁匣捞起。匣中是一卷用油布包裹的竹简,上面记载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