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气喘吁吁返回屋内时,赵姨娘己在唠叨着用早饭了。
虽只有三天时间,贾环己大致摸清荣国府的日常节奏。
黛玉尚未入府,贾敏也还健在。
贾宝玉比贾环年长两岁,意味着黛玉也只比贾环大一岁,今年六岁。
贾环虽想拯救贾敏,免得黛玉年幼丧母,但如今也无能为力,更别说他根本无法前往扬州。
今日正是给贾母请安的日子,贾环领着小吉祥走过抄手游廊,抵达荣庆堂。
门口站着一名刚留头的小丫鬟,她见到贾环后,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十分可爱。
她转身朝里脆声通报:“环三爷来了。"说完还撅起屁股使劲掀开帘子,逗得贾环忍俊不禁。
贾环步入荣庆堂,只见贾母端坐上方,邢夫人和王夫人分坐两旁,三春姐妹依次而坐,唯独不见贾宝玉的身影。
他没多想,立刻跪下行礼:“孙儿贾环,拜见老祖宗,见过两位太太。"
贾母随意瞥了他一眼,问道:“环哥儿来啦?听说你前阵子病了,现在可好些了?”
贾环站起身,笑答:“多谢老祖宗关心,孙儿己经痊愈,身体恢复如初。"
贾母看他神采奕奕,全然没有往日的轻佻之态,甚是满意,说道:“瞧你这一场病倒也学乖了不少。
大家子弟就该如此。
以往那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实在不成体统。
天气渐凉,鸳鸯记得有一件灰鼠皮的大氅,你取来给环哥儿穿上吧。"
贾环忙道:“孙儿谢过老祖宗厚爱,此次生病让孙儿懂得了许多道理,往后定会谨言慎行,不辜负家族期望。"
贾母本没料到贾环会有此表现,作为荣国府的老封君,她自然期盼族中子弟皆有所成,但事与愿违。
自先荣国公逝后,荣国府渐趋衰败,大儿子贾赦沉迷美色,整日在家与妾室厮混;而寄予厚望的二儿子贾政虽任职工部多年,却不过是个迂腐书生,仅从工部主事升至从五品员外郎。
眼见家族式微,身为内宅长者,她亦无力回天。
早年间为维系家族,不得不将元春送入深宫,实属无奈之举。
此时见贾环表露进取之意,贾母面露笑意问:“环儿,你是想通过科举步入仕途?”
贾环腼腆地挠挠头,憨态可掬地说:“老祖宗,我还没拿定主意呢。
科举这条路,孙儿恐怕走不通,不像宝二哥那样聪慧,只能考虑从军,或攒钱买个官职。"
贾母听他称赞宝二哥聪明,心情愉悦,连王夫人也嘴角含笑。
随后贾母说道:“我还以为你有什么特别的本事,原来是打算花钱买个官职。"她略作思索又道:“至于从军嘛,这条路太过危险。
不过你还年轻,不必着急,以后再说吧。"实际上,贾母内心更倾向于贾环从军,若他能在战场上存活下来,再凭借家族人脉运作,未必不能重新掌控军权。
对勋贵之家而言,手中无兵权就如同徒有虚名。
注意到身旁沉默的王夫人,贾母话锋一转:“鸳鸯,把我藏起来的那件雀金裘拿来给宝玉。"
王夫人木然的脸终于浮现出一丝笑意,忙道:“老太太,别给了,宝玉还小,这东西太珍贵,他暂时用不上。"
贾母笑道:“你这当娘的自己收着,等他长大再穿。
我留着这些做什么,早晚还不是他的?”
王夫人听罢笑着答应:“那就让媳妇替宝玉保管吧。"
众人寒暄片刻后离去,贾环随三春步入荣国府园中的凉亭。
他趁 ** 量迎春与惜春。
迎春身着粉色织金长裙,头戴红玛瑙金钗,面容温婉,气质柔和,看起来约莫七八岁。
惜春年纪尚小,未束发髻,颈间挂着金项圈,约莫三西岁,稚嫩可爱。
迎春见贾环今日举止异常,轻声问道:“环儿,你真要去参军吗?战场危险,稍有不慎便可能送命。
若你有个意外,让三妹妹和姨娘怎么办?姐姐劝你慎重考虑。"
贾环听后心中感动,望着温柔的姐姐说道:“多谢二姐姐关心,我还未决定呢,年纪尚小,不必急于做此决定。"说着,他靠近迎春,靠在她的膝上,抬头看着她,笑嘻嘻道:“二姐姐,等我长大后定会保护您,让您不再受委屈!”
那依赖的眼神令迎春心头一暖。
她在府中向来被忽视,连下人都看不起她,如今听到这般暖心的话,心中满是欢喜。
迎春轻轻抚摸他的头发,眼中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