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安王等将领的看管并不严苛,战斗开始时也没有特别留意,因此他们得以安然无恙。
随后,南安王带领其他几位将领来到贾环面前,拱手道:"多亏王爷相救,否则我等恐怕己命丧于此。"
贾环笑着回应:"南安王不必客气,请先行休整。"
回到西海大营后,贾环吩咐平山伯:"速派使者向神京城报捷。"
神京城中,两名红翎信使一边高呼捷报,一边沿着专用通道飞奔至御街。
皇城内,大明宫中的御书房里,弘武帝正在批阅奏章。
戴权急匆匆地跑来禀报:"陛下,大捷!大捷!"
弘武帝精神振奋,询问道:"可是西海那边有人来了?"
戴权回答:"回禀陛下,是阳平王大败茜香**队,取得大捷!"
弘武帝喜形于色:"快宣进来!"
两位红翎信使风尘仆仆地进入御书房,跪地禀报:“启禀陛下,阳平王爷领兵大破敌军,斩杀两万,俘获五千!”
说完,将奏折高举过头呈上。
戴权快步上前,双手接过奏折递给弘武帝。
弘武帝仔细阅后,激动地拍案道:“好!贾环做得漂亮,果然没有辜负朕的期望!”
他心情极佳,看着信使说道:“你们先下去休息,戴权会妥善安排,绝不会亏待前方将士。
传张廷玉等人来养心殿议事。"
养心殿内,张廷玉与众大臣看罢贾环的战报,无不欢喜。
张廷玉问道:“陛下,此番大捷,不知如何赏赐阳平王?”
弘武帝思索片刻道:“当初朕派贾环出征时曾言,若能驱逐茜香国,便赐他西海沿子为封地,至于爵位,就不予晋升了。"
戴权奉旨宣布,将西海沿子划为阳平郡王的封地,同时留下五千骑兵组建阳平卫。
何文出列谏言:“陛下,阳平郡王功勋卓著,但有了封地与五千阳平卫,恐成权臣之患,还请陛下三思。"
弘武帝皱眉道:“贾环是否有异心暂且不论,这五千兵马又怎能威胁到我大乾?不必多言,朕绝不会失信于人。"
李倓与邓达相视一笑,随即低头沉默。
宁国府中,黛玉正与宝钗、平儿等人谈笑,晴雯兴冲冲地跑进来道:“王妃,大喜事!三爷在西海沿子大获全胜,歼敌两万,俘虏五千!”
黛玉听闻后喜形于色:“这是真的吗?”
晴雯笑道:“我怎敢戏弄王妃,报捷的信使己入京城,满京人都知道三爷打了胜仗!”
宝钗轻轻抚摸腹部,低声说道:“孩子,你爹很快就要回来了。"
荣国府里,贾母惊喜地问鸳鸯:“鸳鸯,你说环哥儿在西海沿子大获全胜,歼敌两万,俘虏五千?莫不是哄老身吧。"
鸳鸯脸红着说:“老太太,我记住了,不敢再自称奴婢了。"
贾母满意地点点头,“这就对了。
轻贱自己就是轻贱环哥儿。
你要懂这个理。"
贾政急匆匆进来,“母亲,大喜事!”
贾母皱眉,“政儿,这么大个人了还这么毛躁。
环哥儿又立功了?他不是第一次了。"
贾政兴奋地说:“母亲,不止如此。
陛下把西海沿子封给了环哥儿,我们贾家终于有封地了。"
贾母震惊不己,“什么?这可是大乾从未有过的事。
有了封地,咱们贾家就能长盛不衰。
而且,有封地的王爷还能有一卫私兵,这势力可不小。"
贾母激动得发抖,“好!环哥儿为咱们贾家打下了根基,是功臣啊!我要去祠堂,告诉列祖列宗这个喜讯!”
整个宁荣两府都沸腾了,贾母在宁国府祠堂带领贾赦、贾政、贾琏、贾琮、宝玉和兰儿等人祭祖。
她跪在最前面,对着牌位说:“我贾史氏代表贾家后代感谢祖先保佑,让我们出了环哥儿这样的人才。
他不仅复兴了贾家,还被封为阳平郡王,如今更得到大片封地,让贾家有了传承的基础。"说完,她跪下磕头,众人随之跪拜。
荣禧堂偏院里,王夫人沮丧地想,这个庶出的贾环越来越得意了。
想起当年林府的事,她至今难忘,每每想起都想把贾环生吞活剥。
西海沿子。
传旨的太监抵达西海大营,高声喊道:“阳平郡王贾环接旨!”
听完太监宣读的圣旨后,平阳伯和南安王皆露出羡慕之色,尤其是南安王,西海沿子原本是穆家的根基,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