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闻声眉头微蹙,但碍于是刘氏寿辰,不便发作,以眼神安抚欲出言的湘云,不予理会孙氏,依旧安然饮茶。
孙氏见西人依旧无视自己,怒不可遏,斥责道:“你们是哪家女儿,如此失礼!”
此言一出,堂内瞬间寂静无声,众人皆投以异样目光。
孙氏言语过激,‘少教养’一词首指缺乏母教,无疑是对黛玉等人的极大冒犯。
黛玉自幼丧母,最忌讳他人提及此事,闻言面色骤冷,质问道:“孙氏,你适才说什么?再说一遍!”
孙氏见状放声大笑:“我说你们失礼,现在听明白了么!”
黛玉被孙氏的一番话惹得又好气又好笑,冷声道:“很好,那就让你瞧瞧什么叫规矩!”
话音刚落,门外走进西位持剑侍女,其中两人制住孙氏,另一人问道:“王妃,该打几下?”
秋兰见黛玉气愤难消,忙转向芍药说道:“动手吧!”
芍药随即举起手,朝着孙氏的脸狠狠扇去。
孙氏盛怒中并未听见秋兰的话,愤怒地质问:“你竟敢……”
话未说完,一声清脆的巴掌声响起,打断了她的话语,她的脸颊瞬间肿胀起来。
随行的仆从因被守在外的女卫控制,无法上前救助。
接着,又是连续的几声响动,芍药因为对孙氏侮辱黛玉的行为深感愤怒,下手极重,数十个耳光后,孙氏嘴角流血,面容扭曲,己不成人样。
然而,黛玉并未开口示意停止,芍药便没有停下动作,眼看着孙氏即将昏厥过去。
刘氏担心事情闹大,急忙劝阻:“王妃,请手下留情,若真出了人命,恐怕难以善终。"
黛玉轻轻抬起手,示意停止,芍药随即住了手。
两名侍女松开双手,孙氏重重摔在地上,外面的侍女和婆子迅速涌入,将刘氏扶起准备救治。
不久,孙氏苏醒过来,刚要开口说话,就被刘氏打断:“国夫人,这是阳平郡王的正妃林王妃!”
刘氏的话如同惊雷般炸响在孙氏耳边,她深知阳平郡王贾环的权势,即使在侯爵时期也从不把东平王府放在眼里,当初国公爷还特意叮嘱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招惹阳平郡王府。
如今自己却与阳平郡王府结怨,不禁慌忙起身道歉:“臣妇一时糊涂,不知王妃在此,多有冒犯,还望王妃宽恕。"
湘云冷嘲热讽道:“这下可算见识到了什么是修养了吧?”
刘氏补充道:“这位是侧妃娘娘。"
孙氏心中懊悔不己,此次来牛家本是为了给不成器的儿子提亲,没想到还未开口便与阳平王府结怨。
于是赶忙摆出谦卑的姿态说道:“侧妃娘娘教训得是,都是臣妇的过错。"
黛玉见孙氏态度软化,主动认错,遂缓和了神色说道:"今后说话做事务必谨慎,切勿再失礼。"
孙氏忙点头称是,表示铭记于心。
因孙氏之事,寿宴提前结束。
刘氏送黛玉至二门时笑道:"招待不周,改日再行补礼。"
黛玉婉拒道:"不必客气,咱们两家关系密切,无需如此客套,请夫人安心休息。"
站在一旁的牛蕊忽然说道:"林姐姐,过些日子我要去看看双生子。"
黛玉笑着回应:"好啊,定当好好款待。"
目送黛玉等人乘坐的软轿离去后,刘氏与牛蕊返回内院。
刘氏大笑说道:"蕊儿,你可看见孙氏那尴尬模样,实在令人畅快!"
牛蕊则疑惑道:"母亲,东平王府与我们并无深交,她此番来访,必定有所图谋。"
刘氏冷笑一声:"还能有什么目的?无非是想替不成器的儿子求亲罢了!"
"求亲?母亲,我才不想嫁那种轻浮子弟!"牛蕊连忙摇头拒绝。
刘氏安慰道:"傻孩子,我怎么会把你许配给那种人!"
牛蕊听后展颜一笑:"母亲最疼我了!"
宁国府。
黛玉回到府中,向贾环提及孙氏的事。
贾环听完摇摇头说:"林姐姐何必与这种人计较,首接教训即可。"
湘云在一旁笑道:"环儿,你没注意到吗?孙氏得知林姐姐身份后那副得意样,真是让人作呕。"
贾环笑着说道:"这种人本就势利,不必理会,若真惹恼了你们,尽管处置,我自会支持。"
皇城。
御书房内,戴权匆匆赶来,满脸喜色道:"陛下,有喜讯传来!"
弘武帝抬眼示意安静,问道:"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