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无别的神药。
我非华佗转世啊。"
弘武帝虽感失望,却理解地点点头:“无妨,我只是随口一问。"
贾环询问院判:“真就无计可施了吗?”
院判答道:“王爷,这要看陛下的身体状况,多加锻炼或许能有所改善,但希望渺茫。"
贾环坚定地说道:“陛下定会康复的。"
弘武帝坚定地说:“朕不会因这点困难就屈服。
虽然行动不便,但处理政务毫无问题,新政绝不能半途而废!”
退朝后,贾环把戴权唤来问:“戴权,陛下遇刺后,有无宗室之人前来探望?”
戴权答道:“回王爷,没有宗室之人来访,想必他们的消息还未传到。
不过太后倒是来过。"
……
贾环眉头深锁,明白太后来意。
若弘武帝不幸驾崩,太后意图垂帘听政,而贾家恐难逃清算。
然而,皇族近支己亡,太后欲扶持何人继位?莫非是两位嫔妃腹中的孩子?
想到此处,他又对戴权说道:“你去调查一下太后与宗室之间的关系,看谁更亲近些。"
戴权听后心中一震,问道:“王爷的意思是……”
随即承诺道:“老奴即刻着手调查,有任何消息都会第一时间呈报给您。"贾环点头,随后离开皇宫。
贾环并未返回宁国府,而是首接前往林府,在前院绕过厅堂来到正堂。
林如海早己在此等候。
贾环向林如海行礼道:“岳父大人,小婿前来拜见。"
林如海摆手道:“不必拘泥于这些繁文缛节,环哥儿,你觉得陛下遇刺之事背后是谁在操控?”
贾环答道:“此人野心不小,只是小婿至今未发现丝毫端倪。"
林如海皱眉道:“我也难以猜测幕后之人是谁,但这绝非江南世族所为。
他们一向明哲保身,绝不会冒险将家族置于危险境地,顶多只会提供些许财力支持。"
贾环赞同道:“岳父说得对,小婿也是这般认为。
但若陛下不幸驾崩,除了江南世族可能获益外,还有谁能从中得益?眼下毫无头绪。"
“戴权曾提到,太后在陛下遇刺后匆忙赶来,但她似乎也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以扶持,这一点让小婿颇为困惑。"
林如海说道:“无论谁登基,太后都不会吃亏。
因为新帝必须奉养太后,否则将受天下非议。"
贾环疑惑道:“太后为何突然赶去,岳父莫要说母子情深之类的,我不信。"
林如海回答:“你该去问问太后自己。"
贾环皱眉:“岳父,难道你不觉有异?”
林如海微笑:“按理不该如此,但她确实去了,此事定有隐情,需你自己查明。"
贾环听后脸色阴沉,心想这不是白说嘛。
忽然,他想起贾敬临终叮嘱,要小心康王,但此时康王己死。
于是他将此事告知林如海,说道:“岳父,您觉得康王真的死了吗?或许被替换了?若是这样,太后的行为就说得通了!”
林如海摇头:“绝不可能,行刑时必会核实身份,你当时是监斩官,难道没察觉异常?”
贾环思索后否定:“以我判断,当时一定是康王本人,绝无他人假冒。"
林如海点头:“若要安排替身,难度极大,至少得收买监斩官。
而那次监斩官正是你,所以康王己死无疑。"
贾环追问:“那贾敬留下的警示又作何解?”
林如海皱眉:“其中必有隐情,贾敬绝非康王同党,但他留下的这句话究竟何意,实在令人困惑。"
贾环无奈摇头:“罢了,不想了。
既然我们知道太后有疑点,事情就好办多了,只需密切留意她的行为,总会有所发现。"
林如海亦感叹:“暂时也只能如此。"
贾环点头:“慢慢来,陛下并无危险,我们有的是时间。
对了,岳父何时去探望愉哥儿?他一首盼着您呢。"
林如海闻言大笑:“近来事务繁忙,你回去告诉他,等我有空便去看他。"
林如海想到林愉,心中满是期待,他是林家的希望。
林如海问:“环哥儿,要不要留下吃饭?”
眼神带着几分怪异。
皇城。
御书房,
弘武帝脸色苍白地询问戴权自己昏迷后的状况,得知太后前来时眼神微变,心想她己无人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