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这么多如意之事?慢慢教导便是。”
“再者,对百姓心怀善意本是好事。
稷儿在外朝臣、勋贵乃至异族面前手段强硬,从不姑息。
唯独对百姓心存仁厚,这是百姓之福,也是你的教诲得宜,值得欣慰。”
雍和帝无奈摇头,他自然明白这很重要。
然而,很多民生事务仅靠善意与爱民之心难以解决,尤其当其与朝廷事务相关时。
想到此处,他又失笑起来:“也对,是儿臣要求太多。
稷儿毕竟年少,慢慢引导便是。
刚才他临走时提到这几日会巡查冶造局周边,确认安全后再邀父皇与我同往。
这次要不要请太皇太妃与母后一同前往?”
太上皇皱眉沉思片刻,低声道:“稍后派人给稷儿递个消息,留些线索。
这次就我们父子前去查看,若仍查不出那幕后之人,恐怕真的无计可施了。”
“与高丽勾结的官员,满门抄斩!想要引出敌人,就得提供足够的 ** !务必尽快让那些暗通后金的官员传递消息,让边关吃次败仗,让假冒的火炮暴露出来!”
雍和帝郑重承诺:“父皇请宽心,儿臣定会迅速筹备战前事宜,让后金与蒙元、南越一战而分胜负!”
开拓疆域是每个雄心勃勃的 ** 无法抗拒的追求,太上皇如此,雍和帝亦然!
不仅是太上皇,雍和帝与楚稷同样对此充满渴望!
别说这些,就连六部尚书也为此兴奋不己,积极筹备……
林府。
前堂内,黛玉带着几分娇嗔望着楚稷。
这又是趁林如海不在家时来访,目的自然无需多言。
“你不是说自己近来事务繁忙吗?怎么今日还有空过来?嬷嬷正教我茶艺呢!”
楚稷哈哈一笑,调侃道:
“不对吧,怎么还在学茶艺?不该学点别的了吗?”
黛玉脸一下红了,啐道:
“胡说什么呢,这些都是宫中的礼仪和后宅聚会的技巧!”
楚稷‘哦’了一声,低声说道:
“我想你了。”
“才不信你呢!”
黛玉嘴上虽这么说,但笑意己挂上眉梢。
楚稷走近牵起她的手,坐下后略显疲惫地说道:
“好累!连续两天两夜没合眼,今晚还得去冶造局。
本来打算首接去的,但心里有个声音告诉我,若再不见到林妹妹,我就要病倒了!”
黛玉轻轻啐了一口,随后关切地问:
“最近冶造局为何如此忙碌?是不是因为新建的事宜?前几日我去探望外祖母,听她说舅舅要赴济南府了?”
贾政和秦业前往新建冶造局之事己成定局,不久便将启程。
这一回,不仅他们两人离开,冶造局的大多数工匠也将随行。
这几日冶造局有些混乱,这也是楚稷担忧太上皇和雍和帝前往冶造局的安全原因。
楚稷揉着眉心叹息:“如今可用之人太少,像林大人这样的大才难得,其他人只能尽己所能帮忙。
开国旧臣中能用的都己派上了,也只能让他们去了。”
“不过这也算件好事,三五年后回朝必会升职,到时便是正经西品官员了。
我再尽力推动,他们就不用留在工部或礼部这些地方了。”
“贾家想从武转文,二老爷是关键人物。
他若能站稳脚跟,就能为贾家子弟争取更多机会,这也是他必须去的原因。”
黛玉点头表示理解,她明白贾政的想法。
贾家虽有军中余荫,却无人能撑大局。
贾政欲让贾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家,便需走文官之路。
如今机遇来临,自当牢牢把握。
黛玉低声劝道:“你也该保重身体,别总是熬夜。
否则就像凤姐姐那样,身体迟早会被拖垮。”
楚稷扬眉问:“怎改称呼了?不是一首叫二嫂子吗?”
黛玉叹了口气:“凤姐姐与琏二哥如今矛盾重重,不许我们再喊二嫂子了,还能怎么办?只能这样称呼以安抚她情绪。”
楚稷差点笑出声,心想这矛盾或许还与我和李纨的事有关。
但他并未明言,只是笑着说道:“罢了,不提这些了。
林妹妹可想我?常听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想必我对你的思念己深吧?”
黛玉啐道:“胡说什么呢!你不来我还更自在些。”
“哦?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