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之重要性,刊行天下,凝聚共识。”
“臣妹领旨。”唐若雪郑重应下。
陈芝儿摩拳擦掌:
“末将立刻着手水师操典修订,重点训练火炮射击、接舷战与舰队协同。另请拓跋宏将军协助,总结海战经验,提炼战术要诀。”
拓跋宏抱拳:“末将定竭尽所能!”
——一月后·台州船坞——
春日的阳光洒在繁忙的船坞上,给冰冷的金属镀上一层金色。
巨大的木制滑道上,一艘半成品的改良型福船已初具雏形。与旧式福船不同,这艘新船船首加装了可旋转的霹雳炮台,两侧船舷开设了整齐的射击孔,船底包裹着沈墨特制的铜皮——这是向铁甲舰迈出的第一步。
沈墨一身工匠装束,正在船尾指导工人安装新型舵机。见我到来,连忙擦汗行礼:
“陛下,新舵机采用齿轮组,转向更省力灵活。船底铜皮可防蛀减阻,航速预计提升两成。”
我仔细查看各处改良,颇为满意:“蒸汽机进展如何?”
沈墨引我来到船坞旁的一间工棚。棚内,一个巨大的金属怪物正在工匠们的敲打下逐渐成型——这是根据我提供的原理图制造的蒸汽机原型,虽然粗糙,但已具备锅炉、气缸等核心部件。
“陛下,这‘蒸汽’之力,臣还是半信半疑。”沈墨抚摸着气缸,眉头紧锁,“真的能不用人力、风力,自行推动大船?”
“待建成试机,卿自会明白。”我胸有成竹。作为穿越者,我深知蒸汽机将如何改变世界。“若此机成功,不仅用于战舰,更可驱动车辆,拉动重物,开启工业新纪元。”
沈墨眼中闪烁着将信将疑却又跃跃欲试的光芒。这种对未知技术的探索热情,正是我最看重他的品质。
离开船坞,我来到海边新辟的“水师学堂”。校场上,数百名精选的水师官兵正在拓跋宏的指挥下,操练新型海战战术。
他们分成两队,一队模拟倭寇铁炮队,一队演练沈墨设计的“三段击”火铳战术——第一排射击后立刻后退装填,第二排上前射击,如此循环,形成持续火力。
“陛下!”拓跋宏见我到来,兴奋地报告,“新战术效果极佳!配合神机铳射程,可完全压制倭寇铁炮!将士们士气高涨,都盼着早日驾驶新船,再战倭寇!”
我满意地拍拍他的肩:“好生训练。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三月后·御书房——
案头堆满了各地送来的奏报:厉
欣怡主持的“海关税”已开始征收,首月便入账白银二十万两;
唐若雪编撰的《海权论》引发朝野热议,不少年轻士子主动请缨加入水师;
陈芝儿整编的“靖海营”已初具规模,日夜操练不辍。
最令我欣慰的,是一封来自琉球王国的密信。琉球长期受倭国欺压,得知大夏大败倭寇后,秘密遣使求见,愿为藩属,共抗倭患。这无疑是在倭国后院钉下一颗钉子,战略意义重大。
“陛下。”唐若雪轻叩门扉,手捧一叠文书,“首届‘海事科举’章程已拟妥,请过目。此次特设‘航海’、‘造船’、‘海战’三科,选拔专业人才。”
我翻阅章程,条理清晰,措施得力:“甚好。另,朕欲设‘海军讲武堂’,聘西洋航海士、阿拉伯船匠为教习,博采众长。”
“西洋人?”唐若雪略显迟疑,“夷狄之术,恐有辱国体……”
“师夷长技以制夷。”我淡淡道,“倭寇何以船坚炮利?正是因他们虚心学习西洋技术。大夏要崛起,必须睁眼看世界。”
唐若雪若有所思,郑重点头:“皇兄高瞻远瞩,臣妹受教。”
正交谈间,陈芝儿匆匆赶来,面色凝重:
“陛下,急报!倭国德川义昭震怒于小早川之败,已集结战船百余艘,武士万人,扬言要‘血洗台州’!倭寇前锋已抵琉球附近,不日将犯我海疆!”
我接过军报,迅速浏览,非但不忧,反而露出一丝冷笑:
“来得正好。靖海水师虽未大成,但已非昔日吴下阿蒙。此战,朕要让德川义昭知道,大夏的海疆,从此不容侵犯!”
“传旨!”我霍然起身,声音铿锵如铁,“全境戒备!靖海营即刻进入战备状态!命沈墨加快新船建造,务必在倭寇主力到来前完成首艘改良战舰!命各地烽燧严阵以待,皇家商会商船全部撤回内河!”
“臣(末将)遵旨!”二人齐声应诺。
窗外,海风渐起,乌云密布,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