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京都·二条城——
凄冷的秋雨敲打着二条城漆黑的屋檐,仿佛在为这个战败的民族奏响哀歌。¢萝·拉+小.说. /更-新·最.全\
大殿内,倭国后阳成天皇面色苍白地端坐在御帘之后,下方跪满了公卿贵族。大殿中央,丰臣秀吉那颗经过防腐处理的首级被盛放在漆盘中,空洞的双眼依然圆睁,仿佛死不瞑目。
“大夏……大夏皇帝真说要攻打京都?”天皇的声音微微发颤。
负责传信的老臣伏地颤抖:“回陛下,大夏舰队已摧毁我所有水师,现盘踞在长崎港。其皇帝放出话来,若不……若不臣服纳贡,便要让京都化为焦土……”
殿内一片死寂。曾几何时,他们还做着“征服朝鲜,进军大夏”的美梦,如今却被现实狠狠击碎。那些耗费巨资建造的“铁甲舰”,在大夏真正的海军力量面前,竟如纸糊般不堪一击。
“德川家康呢?”天皇突然问道,“他不是接替丰臣秀吉统领武家吗?”
“德川大人……”老臣声音更低了,“已秘密派使者前往长崎,准备……准备谈判。”
帘后传来一声无力的叹息。天皇知道,倭国的命运,已不在自己手中。
——长崎港·大夏远征军大营——
长崎港内,大夏战舰如林,桅杆上的龙旗在阳光下猎猎作响。三日前,远征军兵不血刃占领了这座倭国最重要的对外港口,并以此为基地,向倭国腹地施加压力。
中军大帐内,我正与陈芝儿、唐若雪、拓跋宏等核心将领商议后续战略。案几上摊开的是一张刚绘制的倭国全图,标注着各藩势力范围和资源产地。
“陛下,德川家康派密使求见。”侍卫入内禀报。
“宣。”我嘴角微扬。德川家康,这个在原本历史上开创江户幕府的枭雄,果然识时务。
密使是个精瘦的武士,一进帐便五体投地,额头紧贴地面:
“外臣叩见大皇帝陛下!吾主德川家康愿臣服天朝,永世为藩,只求陛下息雷霆之怒,给倭国一条生路。+q′s¢b^x\s?.?c,o\m¨”
帐内众将冷笑连连。三个月前还叫嚣要“饮马长江”的倭国,如今却像丧家之犬般摇尾乞怜。
“德川家康?”我故作沉吟,“朕记得倭国当政者是丰臣秀吉。”
密使身子一颤:“丰臣……丰臣氏倒行逆施,已遭天谴。吾主德川顺应天命,即将接管倭国军政大权。”
我心中了然。看来德川家康是借大夏之手除掉了政敌,现在又要借大夏之势巩固权力。这等权术,倒符合历史上他的形象。
“倭国屡犯大夏,屠戮百姓,罪不容诛。”我声音陡然转冷,“若要朕退兵,需应下几个条件。”
密使头埋得更低:“请……请陛下明示。”
我一挥手,唐若雪展开早已拟好的条款:
“其一,倭国去帝号,倭王改称倭国公,世代由大夏册封;
其二,割让对马、壹岐两岛予大夏,作为海军基地;
其三,开放长崎、大阪、江户三港为通商口岸,大夏享有最惠国待遇;
其四,赔偿军费白银五百万两,分十年付清;
其五,解散水师,不得建造超过百吨的战船;
其六,倭国须协助大夏剿灭所有海盗,凡有倭寇袭扰大夏海疆,倭国连坐!”
每念一条,密使的脸色就苍白一分。这些条款若全部执行,倭国将彻底沦为大夏的附庸,再无翻身之日。
“这……这……”密使汗如雨下。
“回去告诉德川家康。”我打断他的支吾,“答应,可保他家族百年富贵;不答应,朕的铁骑三日内兵临京都!勿谓言之不预!”
密使连滚带爬地退出大帐后,陈芝儿忍不住道:“陛下,条件是否过于苛刻?恐倭人阳奉阴违。*6′1·看~书,网· ?免\费\阅?读\”
“朕要的就是阳奉阴违。”我冷笑一声,“给德川家康留些操作空间,他才会心甘情愿当我们的代理人。真正重要的是——”
我指向地图上的对马岛和壹岐岛,“这两个战略要地必须牢牢掌控。以此为基地,大夏海军可随时威慑倭国腹地。”
唐若雪若有所思:“皇兄深谋远虑。倭国资源匮乏,与其费力统治,不如让其成为大夏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
“正是。”我赞许地点头,“厉欣怡的‘东印度公司’已做好准备,一旦条约签订,立即进驻香港,控制倭国经济命脉。”
正说着,传令兵匆匆进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