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后,大理寺公堂。*秒\章`节+小¨说-网~ \免,费^阅!读\
这座象征着大奉王朝最高法理与威严的所在,今日却是戒备森严,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刑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以及大理寺少卿宋濂,三位主审官正襟危坐于高堂之上,面沉如水。堂下,文武百官,凡三品以上者,皆奉旨前来旁听,将整个公堂挤得是水泄不通。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被数名如狼似虎的“破魔营”骑士押解上堂,虽然身着囚服,却依旧昂首挺胸,面带悲愤之色的花甲老者身上。
正是当朝吏部尚书,王端!
“王尚书,”刑部尚书那浑厚而又充满了威严的声音,在大堂之内缓缓响起,“都察院御史刘健,弹劾你与谋逆邪教‘往生莲社’相勾结,意图颠覆社稷。又有大理寺评事钱孚,指证你曾命其夜闯靖海侯府,盗取邪教名册。人证物证俱在,你可知罪?!”
王端闻言,脸上露出一抹充满了不屑与愤怒的冷笑,朗声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本官一生清廉,忠君体国,岂会与那等妖人邪祟同流合污?!这一切,皆是宋濂等人为了排除异己,而恶意栽赃陷害!本官不服!”
他说着,将目光转向了堂下旁听席的某个角落,声音变得更加悲愤:“更何况,那所谓的‘罪证名册’,不过是出自苏时雨那妖言惑众的江湖术士之手!其来历不明,真伪难辨!焉能作为定罪的铁证?!”
他这话,显然是想将所有的矛头,都引向那个至今尚未出场的“关键人证”——苏时雨!
宋濂闻言,眉头微蹙,正要开口反驳。·完/本`神,站^ -更_新!最*全?
一个略显虚弱,却又异常清晰的声音,突然从公堂之外,缓缓传来。
“王尚书此言差矣。”
只见苏时雨,在林武的“搀扶”之下,身着一袭崭新的靖海侯锦绣朝服,脸色“苍白”,步履“蹒跚”,一步一步地,走上了公堂。\看+书/屋+ ′更!新¢最/全_
他虽然看起来“弱不禁风”,但是那双深邃如星辰般的眼眸,却异常的平静和锐利!
他没有理会满堂文武那充满了好奇、审视、或鄙夷的目光,只是静静地,走到了王端的面前,从宋濂手中,接过了那本早己被当成“呈堂证供”的“假名册”。
“王尚书,”苏时雨将名册缓缓打开,声音平淡地说道,“你可知这名册之上,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条或数条无辜的性命?”
“你可知江南道有多少百姓,因为你和你背后那些人的贪婪与野心,而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你可知有多少忠勇的将士,为了剿灭你等这些国之蛀虫,而血染沙场,马革裹尸?”
苏时雨的每一句话,都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敲击在王端的心上!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公堂!
他没有首接指证王端的罪行,却字字诛心!
王端看着眼前这个气势与数日之前截然不同的年轻侯爷,感受着他身上那股若有若无,却又令人心悸的神秘威压,以及他眼中那仿佛能看透一切的冰冷与厌恶,其心中竟不受控制地,生出了一丝前所未有的恐惧!
“你,你休要在此妖言惑众!”王端色厉内荏地嘶吼道。
苏时雨却只是冷冷一笑。
他突然话锋一转,将目光投向了那几位名册之上被“点名”的、王端的“政敌”!
“诸位大人,”苏时雨的声音,突然变得充满了“同情”与“惋惜”,“你们可知,自己为何会出现在这本‘死亡名册’之上?”
那几位重臣闻言,皆是浑身一震!
苏时雨没有等他们回答,便自顾自地,用一种极其“专业”和“高深”的“玄学”口吻,将“往生莲社”那套关于“血莲献祭”、“五行生克”、“龙脉气运”的邪说理论,以及王尚书和东宫太子,是如何为了“平衡”阵法,而“精心挑选”出他们这几个“八字相克、命格相冲”的“倒霉蛋”,来作为“次级祭品”的“惊天内幕”,给“绘声绘色”地,“分析”了一遍!
他这番话说得是天花乱坠,滴水不漏,既“解释”了为何名册上会出现这些人,又将一顶“意图谋害同僚,以其精血魂魄祭炼邪法”的巨大黑锅,牢牢地扣在了王尚书和东宫太子的头上!
那几位重臣听完,早己是吓得是面如死灰,魂飞魄散!
他们再也顾不得什么“党争”和“体面”了,立刻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疯狗一般,将王尚书和东宫太子平日里那些不为人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