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赵刚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担忧。
毕竟,图纸上的东西,和现实中的成品,是两码事。
“能。”林默的回答,简单而自信。
他看向窗外,兵工厂的方向,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政委,李团长,我们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了。”
……
第二天,星火兵工厂,一个新成立的“特种武器研发小组”办公室里。
孙振邦、周文博等十几个新来的大学生,正襟危坐,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兴奋和紧张。
在他们面前,林默正站在一块黑板前,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着复杂的公式和结构图。
“……火箭弹的稳定飞行,主要依靠尾翼产生的气动稳定。所以,尾翼的设计,是第一个关键点。它必须能够保证在出膛后,迅速展开,并提供足够的稳定力矩……”
“……至于破甲战斗部,关键在于紫铜药型罩的锻造精度和锥角。这个角度,直接决定了金属射流的形态和穿深。根据我的计算,60度的锥角,是目前最优的选择……”
林默讲得深入浅出,将后世成熟的RPG技术原理,一点点地剖析给这些还停留在牛顿力学时代的“高材生”们听。
大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
这些知识,是他们在燕京大学的课堂上,从未接触过的。
林默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
孙振邦负责机械结构设计,他带着几个同学,围着林默画的草图,激烈地讨论着发射筒的材料强度、肩托的人体工程学,还有最重要的……击发装置的可靠性。
周文博则带领化学组,开始了对火箭推进剂的攻关。
林默给他们的配方,是一种改良型的“双基火药”,以硝化棉和硝化甘油为主要成分。
这比他们之前接触的黑火药,要高级得多,也危险得多。
整个兵工厂,都围绕着这个代号为“屠龙”的新项目,高速运转起来。
炼钢车间,在尝试冶炼能承受高膛压的无缝钢管。
机械车间,则在攻关紫铜药型罩的精密旋压技术。
就连王承柱这个炮兵营长,也被林默拉来当顾问,负责研究火箭弹的简易瞄准和射击方法。
新来的大学生们,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
他们废寝忘食,吃住都在实验室里。
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亲手去铸造一把即将改变战争走向的利剑,这种巨大的成就感和使命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他们,正在将知识,转化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