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让文武百官觉得他是支持这件事的。
“皇上,微臣赞同朱大人所言。微臣认为法不为一人而屈,不管出于什么理由,不问青红皂白就杀人,甚至牵连子孙后代,这样千百年后,世人会怎么评价我们?”
刑部侍郎金光悌也站出来力挺朱桂,这句话憋在他心里己经许多年了。在刑部当差的这些年,牢狱里与文字狱有关的冤假错案实在太多了。
当时很多官员都因怕出言得罪乾隆皇帝,最后像朱桂一样灰溜溜地离开京城这个权力中枢。人家朱桂好歹也是帝师,不看僧面看佛面,乾隆也只是将其调任。他们又没有什么深厚背景,到时候免职事小,抄家灭族那就悔之晚矣。
“和爱卿呢,还有王爱卿,你们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听完金光悌的话,赵梓辰倒是对他另眼相待。像朱元璋那样动不动就九族消消乐,一人做事一人当,凭什么他一人做错事情,却让他的九族为其罪过而受到牵连,这种方法太惨绝人性了,至少赵梓辰他自己做不到!
“启禀皇上,奴才认为可行,当初先皇也是因为种种原因才如此大动干戈,后来牵连大多数后,先皇也曾私底下后悔此事,不过碍于面子这才一拖再拖”。
其实和珅这次并没有撒谎,乾隆晚年的时候,曾经因为文字狱一事后悔过。但对于乾隆来说,皇家的脸面大于一切,皇帝的脸面重于泰山,任何事在他看来都无关紧要。
要让他下罪己诏,那比登天还难。人家嘉庆帝因为天理教和白莲教一事,还曾经下过罪己诏,向天下人言明自己的过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算是天子,也不例外。但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这一点乾隆就很难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