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这么快?”刘科长愣了一下,继而眼神一亮,“您是说....就用这架定型?”
“嗯,这架飞机的数据在误差范围之内,气动反馈和控制性能,都达到了定型标准,再结合我们下两批正在准备的编号机体,只要把尾舵液压反馈做一轮优化,再跑三次全套航线,基本就可以立项了。`n`e′w!t?i.a¨n,x_i-.^c*o′m!”
林壹说完,顿了顿,又加上一句:
“这是我们造出来的第一架,也是最早送上天的一架,它得留下来——做样机。”
刘科长怔了半秒,点头如捣蒜。
“好!一定留下!飞机确实不同其他武器装备,意义太难得了!师长他们要是知道咱们根据地的兵工厂把飞机都造出来,肯定高兴坏了!”
远处,风向旗在夕阳中无声摆动,带动着跑道边那排红白相间的风标微微晃动。
空气里有热金属与橡胶烧蚀的味道,还有涂装漆面暴晒后的清甜气息。
这一刻,水窑厂的每个人都知道,他们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那架银色的野马战机,静静伫立在跑道中央,翼面沾着斜阳残光,仿佛随时还会再度翱翔而起,奔向那片属于他们,却被日本人占据的天空。·E¨Z\小!税?王! _哽/歆_罪?筷/
试飞成功后的第二天清晨,林壹便召集了机体结构组、动力组、航电组、工装部、材料部与测试组的骨干技师,在飞机生产车间一号工棚召开了定型量产大会。
会上没有鼓掌,没有口号,只有一张张展开的蓝图、一列列数据、一页页工艺流程表。
林壹站在总装车间的铝板翻转台前,指着挂在墙上的那份《野马战机试飞回执与建议汇总报告》,开门见山道。
“太城县还在日机的威胁下,一天至少十几次空袭,从早到晚!”
“且随着日军部署在龙口机场的战机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我们根据地腹地受到的轰炸次数也越来越多!”
“所以,从今天开始,目标只有一个——尽快完成野马战机的量产!”
“我们要成批量得生产它!首至夺回属于我们的天空!”
“啪啪啪啪——”
会场上,顿时掌声如雷。
会议结束后,林壹先是带队对首架试飞机进行全系统拆解复检(会重新组装回来,只是部分拆解,类似于检修),把所有试飞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逐项解决,尤其是尾舵液压反馈延迟的问题,明确归因于第一段中控管路的阻力系数略大于预设。¢0`0?暁\税\惘, ¢埂?辛~醉¨全?
“管径重新做一轮套管试验,油压主控阀组更换为加厚铝锻件,密封环圈改为热压橡胶包铜圈。”他一边查勘,一边交代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水窑厂材料科也同步优化了合金调配方案,将性能最优的高导热铝锌合金优先分配给飞机制造部门,用于关键部位的蒙皮与冷却套环,以确保整机在高速飞行中的热负载管理更加稳定可靠。
机床生产车间则通宵赶制新的中翼定位夹具与五号尾段翻转架,为同步装配预批量机体提供精准定位条件。
流水线调度也同步展开。
几日后,车间内,专门设立了调度室。
保证未来各条生产线的工段都不会出现错乱,影响量产工序,优先保障战机机体骨架与动力挂架的加工进度。
车间内,三台带铣头的卧式加工机,如今整夜不停,将高强度铝合金粗坯按程序一块块送入刀盘,工人们轮换倒班,按分钟计产。
铆接小组扩大至三十人,配备高频铆枪与定制铆钉模头,专攻主翼前缘与中翼主梁等高应力部位。
新进的铆工徒弟也临时集中培训三日,补充进后段结构与舱盖骨架组,所有人都清楚——首批量产的五架编号机体,必须在两周内完成基本装配。
与此同时,林壹亲自牵头设计了一套适配现有厂房格局的“U字型总装调配线”,将动力舱、机体、航电、蒙皮西大单元的组装流程打散重排,使不同小组作业能在三条横向通道上并行展开,避免等待瓶颈与物料冲突。
动力组也在三天内完成了对V-1710发动机的适配调校,将原先略显迟滞的油门响应时间压缩了0.3秒,并试制了三套供油泵模块改进方案,其中一套采用双联同步泵,效果最稳定,正式列入定型设计。
发动机风冷通道则新增了两道导流肋,实测效果优于试飞状态下的原型结构。
航电组将模拟仪表面板做了精简,将非必要测试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