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术掩护、长途转场、精确打击,乃至在敌火压制下完成返航与迫降。”
“这些——全是用命换来的技艺,没有任何捷径。”
林壹说完,周洋怔怔望向跑道中央,目光陷入沉思。
飞行训练很快进入第二阶段,战术联编与武器实操。
清晨的滑翔场重新规划了战术飞行线路,外侧用红白标桩设出“敌区接敌线”“临空轰炸区”“高空观察点”三段区域,中段搭设三面木板靶标,用作实弹射击训练。
T-01教练机改装为轻武型试训构型,机翼下挂装一对轻量训练弹舱,使用简易气动投放机制,每次飞行仅能携带两枚磷标训练弹。
一旦投弹后便需返航复装——这让每一次投放都格外珍贵。
每一组编队需完成,目标识别—攻击航线规划—对地瞄准—俯冲投弹—拉起返航五个完整流程。
而与此同时,第二批教练机也正陆续进入配装区,林壹新设计的“P-51战术教练型”,增设一套战术通讯收发模块,可与地面引导组实时同步坐标与任务指令。
教官组开始正式编制,前三名完成独飞的学员——郭朝阳、许延舟,以及另一名成绩优异的队员韩正南,被临时任命为战术飞行实训组长,协助林壹组织新学员的飞行训练与安全培训。
战术训练持续一周后,林壹组织了一次“突发状况应对演练”。
不预警、不发令,模拟战时突发故障:引擎熄火、舵面失灵、无线电中断。
每位学员需在有限高度内作出应急反应,选择返航、迫降或空中待命,测试他们在非理想状态下的判断与应对能力。
数人出现迟疑,有一名学员在返航途中操作失序导致急坠,幸亏郭朝阳及时介入才避免事故。
事后,这名学员被转入辅助组暂作调整。
经过数周的高强度训练,最终共有十西名飞行员顺利完成全部课目,正式成为合格的战机飞行员。
随着首批五架野马P-51战斗机下线。
黄崖洞飞行小队也因此宣告成立,代号——“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