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下投下温暖的阴影。
a-739,或者说陈静,正站在一个巨大的全息沙盘前,指尖划过虚拟的历史地貌。她穿着素色的亚麻长裙,与周围的科技感格格不入,却又奇妙地融为一体。听到脚步声,她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平静的微笑,完全不像一个刚刚经历过意识灾难的人。
“沈博士,我一直在等你。”她的声音柔和却带着穿透力,“我知道你想问什么。”
沈溯开门见山:“你的意识没有被共生体同化,为什么?”
陈静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因为我不喜欢别人随便闯进我的记忆。当年做神经再生手术时,我让医生把防火墙的阈值调到了最高,他们都说我太偏执,现在看来……”她顿了顿,眼神变得深邃,“沈博士,你有没有想过,所谓的‘自我’,其实就是由这些不被侵犯的记忆碎片构成的?如果连回忆都可以共享,那我们和记忆库里的一串代码有什么区别?”
她的话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沈溯心中某个紧锁的大门。他一直从技术和哲学层面思考共生意识的问题,却忽略了最根本的一点——人类对“自我”的认知,本质上源于记忆的独特性和私密性。当这种私密性被打破,“自我”的边界就会模糊,甚至消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第7次轮回者……他们可能不是想摧毁我们,而是想‘融合’我们。”沈溯喃喃道,“他们在意识销毁的瞬间,将自己的神经模式烙印在记忆库中,形成了一个集体意识体。他们认为,个体意识的局限才是痛苦的根源,只有通过共生,才能实现意识的终极形态。”
陈静轻轻摇头:“但他们错了。就像这些历史典籍,如果所有书都被撕碎混合在一起,那还能称之为‘知识’吗?个体意识的价值,恰恰在于它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共生体或许能拥有无穷的记忆,但那只是一片混乱的意识海洋,没有真正的‘思考’,只有数据的堆砌。”
她走到一个古老的书架前,取下一本封皮磨损的《人类简史》:“你看,这本书记录了人类从单细胞生物到智慧文明的历程。每一次进化,都是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的博弈。我们发明语言来共享思想,却又用文字来保留个体的声音。灵魂芯片本应是工具,却差点变成了牢笼。”
沈溯看着陈静手中的书,突然意识到,或许对抗共生体的关键,并不在于更强大的技术防御,而在于重新找回对“自我”的认知。当所有人都在追求意识的永生和共享时,恰恰忽略了“个体”本身的意义。
“我需要你的帮助。”沈溯的眼神变得坚定,“你的意识防火墙给了我启发。如果我们能设计一种基于个体记忆独特性的‘意识指纹’,作为对抗共生体的密钥,或许能在技术层面重建‘自我’的边界。”
陈静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就像给每段记忆贴上独一无二的标签,让共生体无法混淆?”
“对!”沈溯兴奋地说道,“我们可以从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入手,那是负责自我反思和记忆检索的神经网络。每个人的默认模式网络都是独特的,就像指纹一样。如果我们能将这种独特性转化为数字密钥,嵌入灵魂芯片的底层协议,就能在共享记忆的同时,保留个体意识的核心。”
说干就干,沈溯立刻在档案馆的临时终端上搭建起算法模型。陈静则分享了她独特的意识波形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参数。两人一个提供技术框架,一个贡献哲学思考,在古老的典籍与未来的代码之间,构建起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与此同时,记忆库中的共生体仍在疯狂扩张。隔离墙的量子泡沫层开始出现不稳定的波动,无数被同化的意识像潮水般冲击着最后的防线。林薇在实验室里焦急地呼叫:“沈溯,撑不住了!隔离墙的能量即将耗尽!”
“再给我十分钟!”沈溯头也不抬地回应,指尖在虚拟键盘上飞舞得更快。他正在将陈静的意识指纹算法注入记忆库的核心程序,这就像在汹涌的意识海洋中建造一座孤岛,用个体的独特性来抵御集体的同化。
当最后一行代码完成注入的瞬间,奇迹发生了。那些原本狂暴的意识数据流,在接触到“意识指纹”的瞬间,突然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数据被指纹的独特性吸引,开始围绕着核心意识重新排列,形成一种新的、既保留个体又允许有限共享的意识结构;而另一部分无法兼容的共生体数据,则像遇到阳光的雾气般逐渐消散。
沈溯看着屏幕上逐渐稳定下来的意识图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成功了,不是通过消灭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