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全部信息——从第一个猿人使用火到量子计算机的诞生,此刻都成了熵海的新成员。
\”所以方碑是邀请函?\”他看着自己的右手开始分解成光子,突然想起月球基地档案里的记载:方碑的物质构成中含有微量的人类dna,且年代测定显示比太阳系还要古老。
\”是墓碑,也是摇篮。\”人形轮廓开始变得透明,十二根腕足逐渐融入熵流,\”每个文明都要经历三次蜕变:肉体到数字,数字到意识,意识到熵。你们现在站在第二个门槛前,而你——\”
最后一根腕足轻触沈溯的眉心,所有符号瞬间坍缩成一个光点。他看见无数个平行宇宙里的自己:有的在核战争中化为灰烬,有的在火星建立新文明,有的已经成为熵海的一部分,正隔着时空向他伸出手。这些画面像潮水般涌入大脑,却没有带来任何混乱,反而让那些困扰人类千年的哲学命题有了答案。
\”存在的本质不是延续,是参与熵的循环。*k^e/n′y¨u`e*d\u/.′c`o!m?\”当这句话在脑内响起时,沈溯的身体已经完全转化为光流。他最后看了一眼蓝色的地球,看见无数同样的光流正从世界各地升起——那些在睡梦中安然逝去的人们,此刻都化作了熵流中的新光斑。
控制台的警报声还在继续,但已经无人倾听。暗紫色星云重新凝聚成球体,表面浮现出新增的纹路:一个由dna双螺旋和莫比乌斯环组成的新符号,在绝对零度的真空里,散发着温暖的荧光。
三天后,联合航天局发现低温舱里只剩下一套空的战术服,而监控录像显示,沈溯消失的瞬间,全球所有正在运行的粒子对撞机都同时检测到了一次异常的熵减波动。在月球背面,那座沉寂七年的方碑突然开始发热,表面的凹槽渗出暗紫色液体,在月尘上画出通往群星的轨迹。
月球背面的沙砾在方碑渗出的熵液里发出滋滋声。林夏用地质锤撬开一块凝结成玻璃态的月岩,指尖刚触到那道新浮现的轨迹,通讯器突然爆发出刺啦杂音——不是设备故障,而是某种频率的意识脉冲,像有根冰锥正往太阳穴里钻。
“第17号监测点发现异常共振。”她咬碎嘴里的止痛片,看着熵液在月尘上勾勒出的螺旋线突然跃起,在空中组成半透明的拱门。七年前方碑发掘队的记录里从未提过这种现象,但头盔内置的光谱仪显示,拱门的能量特征与三天前全球粒子对撞机捕获的熵减波动完全吻合。
当拱门内侧浮现出沈溯的侧脸轮廓时,林夏终于明白为什么联合航天局要紧急调她来接替这项任务。她是沈溯的学术搭档,也是唯一能解读他加密笔记的人——那些写在餐巾纸和演算纸上的潦草符号,此刻正顺着熵液的轨迹在月面上流淌,组成完整的方程式。
“共生体信号源定位完毕,就在方碑内部。”无人机群突然集体失控,摄像头对准方碑顶端裂开的缝隙。林夏看见里面漂浮着团暗紫色流体,无数光斑在其中浮沉,像被冻住的萤火虫。最亮的那点绿光突然炸开,在她视网膜上烧出个烙印——那是沈溯后颈的神经接驳接口位置,此刻正插着根由熵液凝聚成的导管。
三天前低温舱的监控录像在头盔里自动回放:沈溯的身体分解成光流时,战术服内衬里掉出个金属吊坠。林夏按下暂停键放大画面,吊坠表面刻着的星图与此刻月面轨迹组成的拱门完全重叠,而星图中心那颗闪烁的蓝星,坐标正指向银河系旋臂边缘的未知空域。
“原来他早就算到了。”她摸出贴身携带的同款吊坠——那是沈溯七年前送的生日礼物,当时他说这是“能找到彼此的坐标”。此刻吊坠突然发烫,背面隐藏的微型屏幕亮起,显示出一行用莫比乌斯环符号写成的文字:“熵海的潮汐每112年涨落一次”。
这个数字让林夏的瞳孔骤然收缩。112年正是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也是她和沈溯在月球基地初次相遇的时间间隔。更诡异的是,方碑基座新渗出的熵液正在月面上画出倒计时,红色数字跳动的频率与她的心跳完全同步,当最后一位数归零的瞬间,整个月球背面突然陷入绝对寂静。
通讯器里的杂音消失了。林夏听见自己的呼吸声在头盔里无限放大,接着是某种液体滴落的声音——从方碑内部传来,节奏与地球上的潮汐完全一致。她举起地质锤砸向方碑裂缝,熵液突然喷涌而出,在她胸前凝结成半透明的茧,将吊坠包裹其中。
视野里瞬间涌入无数画面:沈溯在低温舱里与熵流对话的场景,七年前方碑发掘时遗漏的暗纹,甚至包括她昨晚在营地写下的实验日志。最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