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免束脩,每日供午膳!”
“女子入学三年,其家赋税减半!”
“优秀者可得‘奖学金’,最高百金!”
霎时间,人群哗然。
“这……这是真的?”一个挑担的农夫瞪大眼睛,“我家小子真能免费读书?”
旁边卖陶器的商贩一拍大腿:“何止!报纸上还说,学得好的能领钱!我闺女要是能认字,将来记账都不求人!”
几个妇人挤在布告栏前,指着“女子入学赏细盐”那条议论纷纷:“半斤细盐!够用三个月了!”“我家丫头聪明,说不定能考个奖学金呢!”
与此同时,另一则消息也在士人圈中掀起轩然大波——
“《大秦正音字典》刊行,天下文字皆有定音!”
儒生们捧着新印的字典,手指颤抖地翻看:“这……这‘拼音’之法,竟能让蒙童旬月识字?!”
“李丞相亲自作序,说此字典能‘一统天下方言’!”有人惊叹。
原先对朝廷新政嗤之以鼻的老学究们,此刻也不得不承认:“若真如此,教化之功,不输先贤!”
大学的事在咸阳愈演愈烈,一首持续到了九月一日,大学正式开门的那天,更是达到了顶峰。
九月一日,天刚蒙蒙亮,咸阳城南的大学校门外己排起长龙。
扶苏站在高台上望去,只见黑压压的人群从校门一首延伸到官道尽头。有牵着孩子的农夫,有背着包袱的工匠,甚至还有白发苍苍的老者带着孙辈前来。
更令人惊讶的是,队伍中竟真有不少是女童,她们或扎着简单的发髻,或穿着改小的男装,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