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从农民到军阀 > 第44章 离家上长春

第44章 离家上长春

五月的风,裹着关东平原上最后一丝凉意,掠过靠山屯低矮的土坯房顶,卷起干燥的尘土和零星的草屑。′p,a¨o¨p^a?o¨z*w~w_.-c/o,m+天光刚破晓,屯子里还沉浸在一片灰蒙蒙的寂静里,只有几声零星的鸡鸣犬吠,显得格外空旷。谭家那两间破败的土坯房院门,悄无声息地打开了。

谭俊生第一个走出来。他肩上斜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粗布包袱,里面装着几件换洗的破旧衣物和一小袋硬邦邦的杂合面饼子。腰间,那支保养得锃亮的老套筒步枪(汉阳造88式)用破麻布仔细地缠裹了枪管和大部分枪身,斜挎在背后,只露出乌木的枪托,沉甸甸地压着他精壮的脊梁。他脚步沉稳,踩在屯子里的土路上,发出轻微的沙沙声。那张棱角分明的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有眼底深处沉淀着如同寒潭水底淤泥般的沉静与决绝。他最后回头看了一眼自家那低矮的门洞,目光似乎穿透了薄薄的晨雾,落在里面尚未起身的父母和年幼的三儿身上。

谭无双紧随其后。他同样背着包袱,腰间用粗布带子勒紧,别着他那把心爱的博查特C93式手枪,枪套是用鞣制的粗糙牛皮自制的,样式粗陋却异常结实。他的眼神锐利,像出笼的鹰隼,带着少年人特有的兴奋和对未知的跃跃欲试,不断扫视着屯子周围光秃秃的山梁和通向山外的土路,仿佛在搜寻着潜在的威胁。

谭晓峰第三个出来,他用力紧了紧肩上的包袱带子,嘴里小声嘟囔着:“娘的,这饼子够硬,硌得慌。”他腰间也别着博查特手枪,走路时步子迈得又大又急,带着一股子莽撞的冲劲,时不时还习惯性地摸一下枪柄,似乎在确认这保命的家伙是否安在。

谭文章推了推鼻梁上那副用细麻绳勉强固定的厚眼镜,最后一个走出院门。他身子骨依旧显得单薄,背着一个最小的包袱,里面除了干粮,似乎还塞着几本书册。他走得有些慢,眼神里带着明显的留恋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频频回头望向自家那扇紧闭的院门。那把属于他的老套筒步枪,此刻正由谭无双帮忙背着。

最小的谭文化,小脸还带着大病初愈后的蜡黄,被谭母紧紧搂在怀里,站在屋门口。谭母的嘴唇哆嗦着,浑浊的泪水无声地滑过她枯瘦、布满皱纹的脸颊,滴落在儿子细软的头发上。她想说什么,喉咙却像被堵住,只发出压抑的、断断续续的呜咽。她枯瘦的手死死抓着谭文化单薄的肩膀,仿佛一松手,这孩子也会跟着消失。

谭父佝偻着背,站在谭母身后半步。他手里拿着那杆磨得油亮的铜烟锅,却没点。,k-a′k.a-x`s.w^.!c+o.m,浑浊的目光越过院门,沉沉地落在院外整装待发的五个身影上,尤其是落在谭俊生和他背上那被麻布包裹的长条物件上。那目光复杂得像一团搅不开的浓墨,里面有担忧,有恐惧,有无法言说的沉重,最终都化为一声沉沉的、几乎听不见的叹息。他干裂的嘴唇动了动,最终只化作几个模糊的音节:“…当心…照应着…点…”

“爹,娘,回吧。”谭俊生的声音不高,在寂静的清晨却异常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三儿还小,家里…靠你们了。我们,走了。”

他没有再看父母泪眼婆娑的脸,也没有再看谭文化那双懵懂又带着不舍的大眼睛。猛地转过身,大步流星地朝着屯子口那条被晨雾笼罩的、蜿蜒向远方的土路走去。步伐坚定,没有一丝犹豫。

谭无双最后看了一眼自家院门的方向,用力抿了抿嘴唇,眼神里的锐利收敛了一瞬,随即被更深的坚定取代,快步跟上谭俊生。谭晓峰搓了搓鼻子,也迈开步子。谭文章又推了推眼镜,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转过头,不再看身后,小跑着追上前面的身影。

五条身影,背着简单的行囊,裹挟着初晨的微寒和离乡的沉重,很快融入了灰蒙蒙的晨雾之中,消失在靠山屯那条通往未知山外的土路尽头。只剩下谭母压抑不住的哭声,在死寂的屯子里断断续续地飘荡,如同挽歌。谭父依旧沉默地伫立在门口,像一尊风化的石像,手中的烟锅,始终没有点燃。

关外的五月,白天己有燥热的苗头,但早晚的温差依旧像刀子。离开了靠山屯熟悉的地界,脚下所谓的“路”,很快就变成了荒野上时断时续的车辙印,更多时候,是在长满半人高蒿草、夹杂着碎石和荆棘的荒原上硬趟。

风像不知疲倦的游魂,在无边无际的荒原上打着旋儿,卷起干燥的尘土,扑打在脸上、钻进脖领,带着一股呛人的土腥味和枯草腐败的气息。太阳升起来后,明晃晃地悬在头顶,无情地炙烤着大地,裸露的地表腾起氤氲的热浪,远处的景物在热浪中扭曲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