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了当地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在农业方面,张岗乡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和特色,种植的蔬菜、水果等绿色无污染,深受市场欢迎。
七间房乡
七间房乡位于白洋淀畔,拥有得天独厚的水乡风光。这里水域面积广阔,河网纵横交错,荷花飘香,鱼虾肥美。村民们以渔业和旅游业为生,游客可以在这里乘船游览白洋淀,欣赏美丽的水乡景色,品尝新鲜的河鲜。七间房乡还积极发展水上娱乐项目,如划船、水上摩托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游玩体验。
北沙口乡
北沙口乡地处雄县北部,是一个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乡镇。这里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同时,北沙口乡的畜牧业也较为发达,养殖着大量的牛羊等家畜。近年来,北沙口乡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武4看书 已发布嶵新章劫
二、历史脉络:岁月长河中的传承与变迁
雄县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夏朝时期,这里是有易氏部落活动区域,古老的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开启了雄县早期的文明。
秦朝时,雄县先属广阳郡,后归于上谷郡,开始纳入中央政权的管辖范围,随着国家的统一,这里的经济和文化也逐渐与中原地区融合。
到了后周显德六年(959年),世宗柴荣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中的莫、瀛两州,以瓦桥关建为雄州,“雄”之名自此开始,雄州在历史上逐渐成为军事重镇,战略地位日益重要。
北宋时期,雄州是边界重镇,处在历史聚光灯下,寇准、包拯、沈括、杨延昭等人在这片土地留下不少诗文和故事 。雄州还是唯一的岁币交割地和最重要的榷场,宋辽间共设过13个榷场,雄州榷场存在时间最长、交易规模最大、影响最广,见证了宋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元朝时,至元二年(1265年)废雄州,四年,归信县并入容城县。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雄州、归信县同时复置,县仍治于州中,雄州属大都路,二十三年(1286年)改属保定路,行政区域和归属在朝代更迭中不断变化。
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降雄州为雄县,雄县之名由此而来,属保定府。同年容城县并入雄县,十三年(1380年)析置容城县,此后,雄县的行政区域逐渐稳定下来。
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继续沿用明置,雄县在清朝时期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民国时期,雄县的归属和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调整。抗日战争爆发后,雄县人民积极投身抗日斗争,为保卫家园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本县改属保定专区。1958年10月2日雄县、新城、涿县和涞水县东部地区合并,称涿县。1961年4月析置雄县,同年专区与市分置,属保定专区。1970年4月26日专区改为地区,本县属保定地区。1994年,保定地市合并,本县属保定市。2017年4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县由雄安新区托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开始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人文遗迹:历史记忆的无声诉说
宋辽古战道
宋辽古战道被誉为“地下长城”,是宋代军事防御遗址,绵延六十余千米。它的建筑结构复杂,设有藏兵洞、议事厅、迷魂洞等,功能齐全,是研究宋辽时期军事防御和战争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走在古战道中,仿佛能听到当年金戈铁马的厮杀声,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厚重。
三各庄遗址
三各庄遗址入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在雄县的活动轨迹。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等,这些文物为研究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技术和社会结构提供了珍贵的线索,让我们得以了解数千年前雄县这片土地上的文明。
雄州古城墙遗址
雄州古城墙遗址在今天的雄县县城,考古勘察表明,古城城墙原长4525米、高11.7米、宽5米,南北各有雄伟的砖砌城楼。虽然如今地面上城门楼已无存,但尚有部分城墙残留,位于汇淼温泉墅境院内的残留城墙,东西长83米、南北底宽14米、顶宽4米左右、高3至5米,分布面积1082平方米 。城墙为土质,虽已看不出原来的夯土形制,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