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 第7章 锦州市《太和区》

第7章 锦州市《太和区》

点密集。沿着蜿蜒的山路攀登,沿途可以欣赏到吕祖亭、太阳殿、五母宫、三清阁等古建筑。这些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三清阁是笔架山的标志性建筑,它是一座全石结构的建筑,共六层,高26.2米 ,阁内供奉着众多道教神像,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站在三清阁的顶层,可以俯瞰整个笔架山岛和周边的海景,海天一色,美不胜收。

“天桥”是笔架山风景区的一大奇观,它是一条由潮汐冲击而成的天然通道,随着潮汐的涨落时隐时现。每天潮落时,“天桥”便会露出水面,人们可以沿着这条神奇的通道步行上岛;而当潮涨时,“天桥”则会被海水淹没,笔架山岛就变成了一座孤岛。行走在“天桥”上,脚下是清澈的海水,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北普陀寺

北普陀寺位于太和区北普陀山的西北部 ,是辽西地区着名的佛教圣地。这座古刹始建于辽代,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保持着庄严神圣的风貌。

步入寺内,古木参天,清幽宁静,让人瞬间忘却尘世的纷扰。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等建筑沿中轴线依次排列,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古朴典雅。北普陀寺是观音菩萨的印化道场,以供奉观音菩萨而闻名。寺内的观音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慈悲的目光仿佛在注视着世间众生。每逢初一、十五,善男信女们纷纷前来上香祈福,香烟袅袅,梵音阵阵,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寺内还珍藏着众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和艺术珍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除了宗教文化,北普陀寺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春有繁花似锦,夏有绿树成荫,秋有红叶满山,冬有银装素裹,四季皆有不同的美景。在这里,人们可以聆听晨钟暮鼓,感受佛法的博大精深;也可以漫步于庭院之中,欣赏自然风光的宁静与美好。

后白庙子兴隆寺

后白庙子兴隆寺位于太和区女儿河乡后白庙子村西侧 ,始建于明朝,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和建筑风格。它最初是由本村朝鲜族李母、汉族孔母组织兴建,坐落在村东山上,是一间全白色民房大小的建筑,因此本村称后白庙子 。

三年后兴隆寺再次兴建,由一间扩为两间。康熙四年由本村徐连仲、徐文慧组织扩建,并将兴隆寺由村东迁到村西,由两间扩建到三间东西,耳房四间,供奉关圣帝君,为金莲关公,成为兴隆寺一奇 。由于历史的原因,寺庙曾受到破坏,直至1993年8月由僧人南法师组织在村委会的支持下第四次兴建 。

如今的兴隆寺,正殿三间供奉主佛五尊:释迦牟尼、地藏王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昌帝君、关圣帝君,四位战将,六位战童共15尊 。正殿两侧配房各两间,东西侧房五间。这座历经风雨的寺庙,不仅是当地村民信仰的寄托,也是研究地方历史和宗教文化的重要场所。

民俗风情:传统与现代的交织

太和区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这里的庆祝活动热闹非凡。

春节是太和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从腊月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扫尘、贴春联、挂灯笼,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共享团圆的喜悦。大年初一,人们穿上新衣,走亲访友,互相拜年,送上新年的祝福。在春节期间,还有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等传统民俗表演。舞龙舞狮的队伍在街头穿梭,表演者们动作矫健,将龙和狮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踩高跷的演员们穿着鲜艳的服装,踩着高跷,做出各种惊险的动作,引得观众阵阵喝彩;扭秧歌的人们则手持彩扇,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扭动着身体,展现出东北人民的热情和豪爽。

元宵节时,太和区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各种造型精美的花灯挂满了街头巷尾,有动物造型的、人物造型的、花卉造型的等等,五彩斑斓,十分漂亮。猜灯谜活动则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参与,大家开动脑筋,在一个个有趣的灯谜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端午节,太和区的人们有包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的习俗。在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糯米、红枣、粽叶等食材,包出美味的粽子。人们还会在门口挂上艾草,以驱邪避灾。孩子们则会佩戴上精美的香囊,香囊里装有各种香料,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据说可以驱虫辟邪,保佑孩子们健康成长。

除了传统节日,太和区还保留着一些独特的民俗活动。比如每年的庙会,吸引了周边地区的众多游客前来参加。庙会上,有各种各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