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 (八)辽宁省《营口市》

(八)辽宁省《营口市》

营口市,地处辽宁省南部,位于东北松辽平原南部,渤海辽东湾东北岸,大辽河入海口处,是中国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幻~想′姬? ^首\发.它西临渤海辽东湾,与葫芦岛隔海相望;北与盘锦、鞍山为邻;东与鞍山接壤;南与大连相连 ,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21°56′至123°02′之间,北纬39°55′至40°56′之间。市域南北最长处111.8千米,东西最宽处50.7千米,总面积5427平方千米。营口市现辖4个区,分别是鲅鱼圈区(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站前区、西市区、老边区;代管2个县级市,即大石桥市、盖州市 。全市有38个乡镇,其中35个镇、3个乡;644个村委会;27个街道办事处;190个社区居委会 。2023年末,营口市户籍人口224.9万人。市政府驻西市区新联大街东1号。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营口市历史极为悠久,其所处的行政区划可追溯到26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那时营口市的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在尧、舜时代,营口属青州、营州;夏、商、周时期,先后属青州、营州、幽州管辖;战国时期,燕国统治今辽宁省,营口属辽东郡;秦统一中国后,营口地区仍属辽东郡。

汉朝于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在今营口南部熊岳置平郭县,在今大石桥市置安市县,在今盖州市置文县,这是营口地区最早的县级建制。东汉末年,中原大乱,之后中国北方陷入民族政权分割的局面,今营口地区曾先后经历公孙政权、前燕、前秦、后燕的统治。

东晋太元十年(385年),鲜卑族的后燕政权移平州治所于平郭,管辖辽东郡、玄莬郡、辽西郡、昌黎郡、乐浪郡、带方郡,这是营口地区唯一一次设置管辖今整个东北地区、河北省东部以及朝鲜大同江以西广大地区的地方政权。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军克建安、安市等城,收复辽东;唐总章元年(668年),置建安州都督府(原平郭故城,府治在今盖州城老城区)和安市州(今大石桥市海龙川山山城)。

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朝在辽宁境内设东京路、咸平路和北京路,今营口地区属东京路。1195年改辰州为盖州,下辖汤池县(今大石桥市汤池镇内)、建安县(今盖州市区)、秀岩县(今岫岩县)、熊岳县(今熊岳镇)。元太祖元年(1206年),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即元太祖,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62年,设盖州路(今盖州市)管辖辽南各县。1269年,降盖州路为盖州,并熊岳、汤池、秀岩入建安县,属盖州。元至元八年(1271年),元朝在辽宁境内设辽阳路、沈阳路、广宁府路及开元路、西部大宁路,今营口地区属辽阳路。

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废州置卫”,改设盖州、复州卫。属盖州境内的有盖州城、熊岳城、永宁监城和五十寨堡等其他9座城堡,并设有为数众多的墩台。盖州城是营口地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清康熙三年(1664年)置盖平县,隶奉天府。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政府在营口设置奉锦山海关兵备道,同年营口开港,商业异常繁荣,商号急剧增多,街巷不断扩充。此后历经多次行政变革,1938年5月,日伪政权将营口县改称营口市,下设8个区。1945年10月20日,营口市第一次解放,成立营口市民主政府;1948年11月2日,营口最后解放,当日恢复市民主政府;1949年5月1日,营口市民主政府改称为营口市人民政府。1992年,盖县改为盖州市(县级),营口县改为大石桥市(县级)。2004年1月,盖州市的熊岳、芦屯、红旗三镇划归鲅鱼圈区管辖 。

营口市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化积淀深厚。金牛山古人类遗址距今约28万年,见证了辽河流域最早的文明。150余年的开埠通商历史,让这里成为多民族聚居和文化交融之地,形成了既具历史底蕴又开放包容的文化气质。在这片土地上,还孕育出了许多历史人物,金代诗人王庭筠,其诗词作品风格独特,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近代爱国词人、《苏武牧羊》词作者蒋荫堂,以其饱含爱国情怀的作品激励着无数人;书法大家沈延毅,其书法艺术造诣极高,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评书泰斗袁阔成,凭借精彩绝伦的评书表演,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书画家冯大中,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在书画界独树一帜。

自然风貌与地理特点

营口市地形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的态势,东部为山地,山峦起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