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西部,阜新市西南部,有一个名为清河门区的地方。^求?书¢帮` !哽.芯-最/快.这里东西宽17.25公里,南北长12.6公里,总面积98.54平方公里 ,虽面积不大,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魅力。它东与义县稍户营子镇隔细河相望,西、南与义县高台子镇相连,北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伊吗图镇、蜘蛛山乡接壤 ,处于辽西蒙东交通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一、历史沿革:岁月长河中的记忆
清河门区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康熙十五年(1676年),清河边门设立,它是清代柳边21个边门之一(后改为20个) 。因边门临近清河,故得名清河边门,后来人们简称为清河门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都属于义州管辖 。光绪十一年(1885年),清河门建制为镇,隶属于锦州府义州 。那时,这里商贸活动开始兴起,逐渐形成集镇的雏形 。
民国初期,清河门归义县管辖,实行区村制,为第七区,下辖多个村庄 。1929年,废道制,清河门仍属奉天省义县辖 。同年末,东北易帜,奉天省改为辽宁省,清河门随之归属辽宁省义县 。1936年,日伪当局废“区村制”,实行“村屯制”,清河门成为义县清河村 。1938年1月,又改“村屯制”为“街村制”,称义县清河门街 。日本侵占东三省后,建立伪满洲国,将辽宁省改为奉天省,清河门属奉天省义县辖 。1934年12月,日伪实行新省制,划东北为14省,设锦州省,清河门又属锦州省义县辖 。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光复,同年9月间中共辽西地委成立,清河门属辽西地委义县辖 。但次年3月,国民党军队占领清河门,这里又归属辽宁省义县辖 。1947年11月,东北民主联军解放清河门 。1948年初,热辽专区北阜义县联合政府在清河门建立,清河门隶属热河省热辽专区辖,为北阜义县第九区 。1949年5月,撤销北阜义县联合政府,清河门改属辽西省义县辖,为第九区 。1954年6月19日,辽西、辽东两省合并为辽宁省,清河门属辽宁省义县辖,依旧是义县第九区 。1955年3月,撤销义县第九区,建立义县清河门乡 。1956 - 1958年期间,清河门隶属辽宁省锦州专区义县辖,先后为义县清河门乡、清河门镇、清河门区 。1959年8月,清河门划归阜新市,并建立阜新市清河门人民公社,同年10月隶属阜新市郊区办事处辖 。1978年3月,将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蜘蛛山公社的芹菜沟大队和伊吗图公社的吴家窑大队划归清河门镇人民公社管辖 。1980年撤销人民公社建制,改为清河门镇人民政府,仍隶属阜新市郊区 。1983年2月21日,经辽宁省政府批准筹建清河门区 ,同年9月20日,清河门区筹备小组正式开始对外办公 。1984年3月31日,清河门区人民政府成立,隶属辽宁省阜新市,一直延续至今 。
二、下辖乡镇与街道:各有千秋的区域
(一)河西镇
河西镇位于清河门区西部,是一个充满乡村气息与发展活力的地方 。全镇下辖邢家屯村、六台村、后窑村、三道壕村、东堡子村、南街村、河西村等7个行政村,17个自然屯 。~s′l-x`s~w/.!c-o.m+这里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农业是主要产业之一 。当地主要种植玉米、高粱、大豆等粮食作物,同时也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比如,邢家屯村的葡萄种植颇具规模,这里的葡萄品种优良,口感甜美,每到收获季节,吸引了不少周边地区的客商前来采购 。此外,河西镇还注重发展工业,有一些小型的工厂,涉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领域 。农产品加工厂将当地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镇内交通便利,乡村公路连接着各个村庄,方便了农产品的运输和村民的出行 。河西镇还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每年都会举办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如庙会等,庙会上有各种民间手工艺品、特色小吃,还有戏曲表演,热闹非凡,传承着当地的文化传统 。
(二)乌龙坝镇
乌龙坝镇位于清河门区南部,自然风光优美,生态资源丰富 。这里有着独特的湿地景观,蒲草泡湿地水草丰茂,是众多鸟类的栖息地 。每到春夏季节,湿地里芦苇摇曳,荷花盛开,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乌龙坝镇也积极发展农业,种植了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在养殖业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养殖牛羊的农户众多 。镇内的牲畜交易市场历史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