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灯塔市,这座位于辽宁省中部、辽阳市北部的县级市,总面积达1167平方公里。~x?h·u/l_i-a\n,.+c/o′m_它下辖3个街道、10个镇、1个乡 ,193个行政村、18个社区,人口35.5万,汇聚了汉、满、回、蒙古、朝鲜等24个民族,各民族在这里和谐共处,共同铸就了灯塔市独特而多元的地域文化。
历史沿革:岁月长河中的城市变迁
灯塔市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在这片土地上,考古发掘出的青铜时代遗址及石器、陶器等遗物,见证了远古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的痕迹。此后,历经奴隶制社会,到战国时期,灯塔市境内迎来了重要的建置变革。燕将秦开破东胡后,设置辽东、辽西等5郡,辽东郡首府设在襄平(即今辽阳市),此时灯塔市境内属燕国辽东郡襄平县。
从战国到秦汉、三国、西晋时期,尽管大的建制有所变化,但灯塔市境内始终隶属于辽东郡襄平县。东晋元兴二年(公元403年),高句丽占领襄平,并修筑白崖城,其所在地便是如今灯塔市西大窑镇官屯村所辖的燕州城山城。这座山城历经北朝、隋,直至唐初,一直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公元668年,唐高宗设置安东都护府,灯塔市境内属安东都护府辽城州都督府。
辽金时期,灯塔市境内大部分区域属辽阳府辽阳县,东部则属白岩县和石城县。元代,这里归辽阳行省辽阳路辽阳县管辖。明代,境内属辽东都指挥使司所辖定辽前卫、定辽后卫。
清代初期,实行旗、民分治。灯塔市境内的旗人由辽阳城守尉管理,隶属奉天副都统;民人则由盛京奉天府辽阳州统辖。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清廷设辽阳府,下辖辽阳县,灯塔市境内属辽阳府辽阳县。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辽阳县升为辽阳州,属奉天府管辖,灯塔市境内亦属奉天府辽阳州。
民国时期,民国元年(1912年),奉天府改为奉天省,灯塔市境内属奉天省辽阳州。民国二年(1913年),辽阳州改为辽阳县,境内属奉天省辽阳县。民国三年(1914年),省下设道,辽阳县属辽沈道,灯塔市境内属奉天省辽沈道辽阳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废道,奉天省改为辽宁省,灯塔市境内属辽宁省辽阳县。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1932年,辽宁省改为奉天省,灯塔市境内属奉天省辽阳县。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灯塔市境内先后属奉天省辽阳县、辽宁省辽阳县和安东省辽阳县。1948年10月末,灯塔市境内获得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4月,撤销辽宁省,成立辽东省,并实行市县分治,灯塔市境内属辽东省辽阳县。1954年7月,辽东、辽西两省合并为辽宁省,灯塔市境内属辽宁省辽阳县;1956年2月,省下设辽阳专区,灯塔市境内属辽宁省辽阳专区辽阳县;1958年,撤销专区,1959年1月,撤销辽阳县,行政区域并入辽阳市划归鞍山市领导 ,灯塔市境内属辽宁省鞍山市辽阳市;1961年4月,恢复辽阳县,仍实行市县分治, 灯塔市境内属鞍山市辽阳县;1965年12月,建立辽南专区, 辽阳县属辽南专区领导, 灯塔市境内属辽南专区辽阳县;1968年6月,撤销辽阳县,其行政区域并入辽阳市,同年9月,设立灯塔区,灯塔市境内属于辽宁省辽阳市;1980年4月,撤销灯塔区,设立灯塔县,灯塔市境内属辽宁省辽阳市;1996年8月,撤销灯塔县,设立灯塔市,一直延续至今 。
在灯塔市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其中抗日名将李兆麟便是灯塔市的骄傲。李兆麟出生于灯塔市铧子镇后屯村,他自幼怀有爱国之志,勤奋好学。在国家面临危难之际,李兆麟毅然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率领抗联战士在白山黑水间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和人民的尊严,立下了赫赫战功。李兆麟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无数灯塔市人民,成为了灯塔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乡镇风采:各有千秋的地域特色
- 佟二堡镇:佟二堡镇是灯塔市的经济重镇,以皮草产业闻名遐迩。这里汇聚了众多皮草品牌和商家,拥有大规模的皮草交易市场。从设计、生产到销售,佟二堡镇形成了完整的皮草产业链。皮草产品款式多样,品质优良,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海外。除了皮草产业,佟二堡镇的商业氛围也十分浓厚,配套设施完善,有各类酒店、餐厅、娱乐场所等,为游客和消费者提供了便利的服务。×小,;说§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