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 第4章 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

第4章 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

伊通满族自治县,坐落于吉林省中南部,宛如一颗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宝石。`s·h`u*w-u-k+a*n¢.`c?o?m!它地处北纬43°3′~43°38′,东经124°49′~125°46′之间,幅员面积达2527.13平方千米 。这里是吉林省唯一的满族自治县,满、汉、回、朝、蒙古等27个民族在此聚居,2022年全县总人口人,其中满族人口17.3万人,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而迷人的地域文化。

历史的长河:沿革与脉络

伊通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先秦时期开始,这片土地便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先秦时,伊通为古肃慎国之一部;西汉时,地当卫氏朝鲜西北境,属辽东郡;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伊通属玄菟郡西盖马县。

晋代,伊通属挹娄;南北朝时,归属勿吉白山部;隋代,被高句丽占据;唐代,设渤海国,伊通属中京显德府荣州;五代时期,辽灭渤海国建东丹国,伊通属人皇王辉发部。1105年(辽天庆五年),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灭辽称帝,创建金国,伊通属东京咸平路。

元代,地方实行行省制,伊通属辽阳行省咸平府开元路。明初,废元行省制,伊通分属奴儿干都司之塔山卫、勒克山卫等多个卫所。明末,海西女真崛起,伊通大部属叶赫部,东南一隅属辉发部。1616年(天命元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灭叶赫,伊通全境尽归建州女真所属。

1681年(康熙二十年),修筑京师至吉林驿道,伊通地当盛京至吉林之中,设蒙古霍罗、叶赫、赫尔苏、阿勒坦额墨勒、伊巴丹五处驿站。1728年(雍正六年),伊通设镶黄、正黄二旗公署,隶属永吉厅。1814年(嘉庆十九年),设伊通河分防巡检,隶属吉林厅。1882年(光绪八年),伊通州建治。1913年3月,撤州建县,称伊通县,隶属长春道。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翌年设伪伊通县公署,隶属伪吉林省。1941年1月1日,伊通县与双阳县合并,称通阳县。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中国共产党收复伊通,建立通阳县民主联合政府。1946年3月15日,撤销通阳县,恢复伊通县和双阳县。1947年10月1日伊通县解放,隶属吉林省。1988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通县,设立伊通满族自治县,隶属四平市。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伊通孕育出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清朝开国元勋巴奇兰,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为清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抗俄名将伊克唐阿,在抵御外敌入侵的战斗中,展现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保卫了国家的领土和尊严;满族诗人穆木天,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文学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作品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和研究。

多彩的民俗:风情与传承

伊通作为满族的重要发祥地和聚居区之一,保留着丰富多样的满族民俗风情。′d,a~w+e/n¢x?u/e¨b/o`o!k-._c·o′m*满族的传统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男子的袍褂和女子的旗袍,不仅体现了满族人民的审美观念,还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满族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颁金节。每年农历十月十三,满族同胞们身着盛装,欢聚一堂,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人们载歌载舞,表演传统的满族歌舞,如莽式舞、萨满舞等,展示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还会举行传统的祭祀仪式,感恩祖先的庇佑,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满族的婚俗也别具特色。传统的满族婚礼包括提亲、定亲、迎亲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礼仪和程序。迎亲时,新郎要骑着高头大马,带着迎亲队伍前往新娘家,途中要经过一系列的考验和仪式。新娘则要身着华丽的旗袍,头戴凤冠霞帔,在伴娘的陪伴下,举行庄重的出嫁仪式。婚礼上,还有喝交杯酒、拜天地、入洞房等传统习俗,充满了喜庆和欢乐的氛围。

此外,满族的民间艺术形式也十分丰富,如剪纸、刺绣、满族说唱艺术等。满族剪纸以其简洁明快、质朴夸张的风格而闻名,题材广泛,包括人物、动物、花卉、吉祥图案等,反映了满族人民的生活和信仰。满族刺绣则以其细腻的针法、精美的图案和丰富的色彩,展现了满族妇女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情趣。满族说唱艺术包括八角鼓、子弟书等,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