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在风云诡谲的朝堂上,以一介女流之姿,撑起半壁江山。
朱槿抱拳行礼,声如洪钟:“徐叔叔、常叔叔安好!“见到朱槿的到来,常婉静慌忙后退半步,都被坐在上位的马秀英收到眼底。
常遇春抚着虬髯大笑,震得铜腰带扣叮当作响:“嫂子说得是!此番出征少则数月,多则半载,临行走前哪能不拜会您这应天城里最贤惠的主母?“他眼角余光扫过徐达,话锋一转,“婉静这丫头总念叨着要谢您平日里的照拂,非要跟着来见婶婶。“
徐达将徐妙云稳稳放在绣墩上,从袖中掏出卷描金字帖:“听闻朱槿熟读百家典籍,连伯温先生都赞他'过目不忘'。我家妙云眼瞅着该启蒙了,这不厚着脸皮求您,让二公子给小女开蒙?“话音未落,常遇春己在旁重重哼了声,震得茶盏里的茶水泛起涟漪。
朱槿后知后觉,冷汗顺着脊梁骨往下淌。看了眼徐达怀中的女孩,这可是未来的“仁孝徐皇后“徐妙云——这可是未来五弟朱棣的原配!再看常婉静偷偷瞥来的目光,他只觉太阳穴突突首跳:“这哪是长辈叙旧?分明是两头老狐狸抢女婿!“
朱槿心中连忙摇头:“这都什么事啊,大哥未来的媳妇看上我了,五弟未来的老丈人也看上我了。哎,你说我为什么那么优秀!“
马秀英轻摇团扇,看了眼一脸窘迫的朱槿,掩住嘴角笑意:“天德这可折煞槿儿了。他整日泡在兵仗局,连饭都顾不上好好吃,哪有闲功夫教孩子?不过我可以给重八说一声,让她跟着去大本堂,跟着宋濂老师学习,妙云若是愿意,明日便与诸位公子一同进学?“
“妙极!妙极!“常遇春笑得前俯后仰,故意撞了撞徐达肩膀,“宋先生的学问,连当大哥都称赞!“说罢又转向朱槿,眼神狡黠,“贤侄,你的太极拳法精妙无双,我可是见识过了,我家婉静自幼痴迷武艺,可否...“
“使不得!“徐达猛地起身,震得绣墩在青砖上拖出刺耳声响,“二公子日理万机,怎能为些琐碎耽误功夫?太极功夫你又不是不会,自己教去!“
马秀英见二人脖颈青筋暴起,适时轻咳一声:“好了好了,难得相聚,说这些做什么?天德,记得你最爱我烧的鹅,一会我亲自下厨,等重八回来,你们好好喝上几盏!“她的目光扫过局促的朱槿,眼角笑意未散。
马秀英望着前厅剑拔弩张的架势,唇角不自觉扬起笑意:“难为这两个糙汉子,倒比绣楼里的姑娘还会盘算。“
正想着,朱元璋的脚步声己震得廊下铜铃叮咚作响。
“天德!伯仁!明日就要提枪上阵了,今日不在家陪自家娘们,咋跑咱这喝茶了。“朱元璋大步跨进门槛,玄色蟒袍下摆扫过青石地砖。他瞥见徐达攥紧的拳头和常遇春微翘的嘴角,浓眉瞬间拧成倒八字。
马秀英不动声色扯住丈夫袖口,指尖在朱元璋手臂上轻轻掐了掐。朱元璋立刻会意,跟着她拐进后廊。刚绕过屏风,一声惊雷般的“什么!“差点掀翻屋檐。
“嘘——“马秀英慌忙捂住他的嘴,鬓边银钗随着动作晃出细碎银光,“你想让全城都知道?“
朱元璋掰开她的手,喉间闷雷滚滚:“徐达要把妙云许给槿儿?常家那丫头,不是早和标儿定了亲?她咋看上槿儿了?“他烦躁地扯了扯玉带,想起朱槿捣鼓的火器和热气球,忽然意识到自家这二儿子,不知何时竟成了块人人眼馋的热豆腐。
“伯仁说了,当年是你让他自己选!“马秀英嗔怪地戳了戳他胸口,“孩子的事,急什么?槿儿才十岁,等他长大自有主意。“忽然想起初见朱元璋时,那个在濠州城头扛枪的少年,如今也成了为儿子婚事发愁的父亲。
朱元璋抚着下巴的虬髯,目光逐渐变得深沉。“罢了罢了,“他重重叹了口气,“先把张士诚那老贼收拾了,再操心这些家长里短!“
饭桌上蒸腾的热气裹着烧鹅的焦香,朱槿却只觉喉间梗塞。青瓷碗里油亮的鹅肉泛着琥珀色光泽,马秀英亲手熬的酱汁在碗边凝成糖霜,他却咬下一口便再难下咽——徐达与常遇春夹菜的动作都带着较量意味,徐妙云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往他碗里塞蜜饯,常婉静则红着脸将新剥的虾仁推到他面前。
“一言为定!“朱元璋猛地拍案,震得杯盏叮当作响。他一手揽住徐达肩膀,一手勾着常遇春的脖颈,“等你们得胜归来,槿儿保准把妙云教成女先生,再把婉静练成女将军!“说罢仰头灌下烈酒,酒液顺着虬髯滴落,在绣着金线蟒纹的衣襟上晕开深色痕迹。
朱槿望着碗中堆成小山的佳肴,只觉太阳穴突突首跳。徐达笑眯眯地往他碗里添了块鹅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