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交换了一个忍俊不禁的眼神。马秀英在主位上看得好笑,给王敏敏夹菜的手顿了顿,嗔怪地瞪了朱槿一眼:“吃饭的时候别逗弟弟们了。”
此时的朱元璋正在议事殿内,烛火在黄铜灯盏里跳跃,将他的身影投在身后的龙纹屏风上,显得格外威严。
身前,毛骧一身黑衣,单膝跪地,脊梁挺得笔首。
朱元璋手指在案几上的奏疏上重重敲击着,开口问道:“毛骧,你是说槿儿在城外买了沈家庄那片百亩良田?还在那呆了一天?他要田地干什么?”
语气里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探究,在他印象里,自己这个二儿子向来对农事不感兴趣,突然购置这么大片田庄,定然另有蹊跷。
毛骧头埋得更低了些,声音沉稳地回应:“上位,沈家庄外面有蒋瓛埋伏的人,咱们的人一靠近就被发现了,实在没办法探知庄子里面的具体情况。”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只知道二公子让蒋瓛把陶成道接了过去,至于他们在庄里做了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朱元璋闻言,眉头瞬间拧成了疙瘩,案几上的砚台被他指尖蹭得发出轻微的响动。
沉默片刻后,他猛地抬眼,语气带着不容置喙的命令:“加派人手,给咱盯紧了沈家庄!尽快弄清楚槿儿在沈家庄里面干了什么!”
随后朱元璋话锋陡然转向兵仗局:“还有,槿儿让那个王敏敏接管了兵仗局了?” 不等毛骧回应,又沉声道,“你给咱想办法,在兵仗局多安插几个靠得住的暗探。”
毛骧闻言一怔,随即低头应道:“是,上位。只是兵仗局守卫森严,二公子那边怕是……”
“咱知道难办。” 朱元璋打断他的话,目光扫过案上堆积的军报,语气凝重,“但兵仗局关系着天下安危,是咱的根基。咱信得过槿儿,可防人之心不可无。王敏敏毕竟是元人之后,不得不留后手。”
烛火映着他鬓边的白发,此刻的朱元璋褪去了几分帝王的威严,多了些深谋远虑的沉重:“这些暗探不用做什么,只需要盯着局里的动静,有任何异常立刻报给咱。记住,千万别让槿儿察觉,明白吗?”
“属下明白!” 毛骧沉声应道,额头几乎贴到地面。
朱元璋这才摆了摆手:“行了,把北伐的军报呈上来吧。”
毛骧连忙从怀中取出一卷军报,双手奉上。朱元璋接过军报,展开来看,只见上面详细记载着徐达所率路军大军己顺利出潼关,正一路向北,朝着元大都迅猛挺进。
自潼关出发,一路上,同州、蒲州等城池的守将眼见吴军气势如虹,又深知元廷大势己去,纷纷开城投降,几乎未做像样抵抗,使得大军推进极为顺利,前锋此刻己逼近河中府。
不仅如此,汤和所率的水军也进展顺利,正沿着黄河河道稳步推进,与徐达的路军相互呼应,一路扫除沿岸元军残余势力,为后续作战打通水上通道。
朱元璋看着军报,紧绷的嘴角终于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深知,按照这般势头,拿下元大都、覆灭元朝统治指日可待。
但很快,那欣慰便被凝重取代,毕竟元军虽己呈现溃败之势,可在北方仍有不少残余力量,尤其是元军猛将王保保,手握重兵,盘踞在西北一带,仍是心腹大患。
他手指在 “河中府” 三字上轻轻点了点,喃喃道:“快了,快了…… 但切不可掉以轻心呐。”
朱元璋那紧蹙的眉头,许久都未曾松开,满脑子都在思量着后续战事该如何布局,才能将胜利果实牢牢攥在手中,实现江山的彻底稳固 。
良久,朱元璋猛地抬头,目光落在毛骧身上,沉声道:“你即刻将这份军报给槿儿送去,让他仔细研读。告诉他,后天一早便启程,去与徐达大军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