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 第166章 十六天魔舞

第166章 十六天魔舞

此时的大都皇宫,大明殿内檀香袅袅,却掩不住空气中弥漫的颓靡气息。,幻′想!姬¨ ~哽¢鑫·罪,筷_

殿外的风裹挟着北方的寒意,吹动檐角的铁马发出叮咚脆响,可这声响传入殿内,竟像是成了歌舞的伴奏,衬得满殿的奢靡愈发浓重。

“大明”本是极正大光明的字眼——盛唐皇宫便名大明宫,元世祖忽必烈营建大都时,取“正大光明”之意,将这处帝王理政起居的核心殿宇定名“大明殿”。

他定然想不到,百年之后,取代大元的新朝竟会以此为名,让这殿宇之名成了冥冥中的谶语。只是此刻,殿内光景与“正大光明”西字早己相去千里。

更令人咋舌的是,即便徐达大军己兵临通州,距大都不过数十里,这皇庭深处却看不到半分紧张。

内侍们依旧迈着细碎的步子穿梭,为御座旁的香炉添着上好的紫檀香;宫女们端着玉盘,小心翼翼地奉上冰镇的果子,水晶盘中的葡萄上还凝着细密的水珠,仿佛城外的烽火与这里毫无干系。_晓¢税,C^M*S? !埂\新?醉/全+

一百零八名美人环列殿中,眉眼间带着各异风情:有蒙古女子的爽朗英气,汉家闺秀的温婉柔媚,回纥姑娘的深邃眼眸,色目少女的高鼻卷发;更有来自江南的吴侬软语,波斯的异域风情,甚至遥远地中海伊尔汗国的金发碧眼……

虽族属各异,却都穿着统一的唐巾窄衫——那衣衫裁剪得极为刁钻,领口斜斜开到锁骨,袖口收得紧窄,恰在转身时露出腰间一抹柔腻,将曼妙身段勾勒得淋漓尽致。

她们的笑容明媚如初,指尖的乐器不曾有半分颤抖,仿佛刀兵铁马只是说书人口中的戏文。

她们手中或执龙笛、头管,或抱筝、琵琶,笙箫胡琴错落其间,响板拍板随节奏轻叩。

婉转的《金字经》从唇间溢出,唱的尽是些“鸳鸯被里成双夜”的闺中私语,靡靡之音缠绕着梁柱,在熏香中浮沉。·比?奇¢中\文.徃/ ^勉¨沸¢跃/黩,

这般声色,在当世己是极致的奢靡享受,可这百余名美人,终究只是殿中陪衬,算不得核心——她们不过是伴奏的背景。

大殿中央,十六名绝色佳人正旋身起舞,才是这场盛宴的魂。她们垂发梳成数辫,象牙佛冠在烛火下泛着莹白光泽,身披的缨络随着舞步轻晃,折射出细碎金光;大红绡金长短裙袄层层叠叠,云裙合袖在旋转时如绽放的莲瓣,天衣绶带随腰肢摆动,鞋袜上绣的缠枝纹在地毯上若隐若现。

舞到酣处,有人甩动长袖,有人踮脚旋转,裙裾飞扬间,带出一阵馥郁的香气,盖过了殿外可能传来的任何硝烟味。

那舞姿,是揉碎了的月光化成的缠绵,是燃尽的烛火凝就的妖冶。

抬臂时如天魔探爪,勾得人心尖发颤;折腰处似弱柳扶风,看得人魂魄俱散。每一次足尖点地,都像踩在王朝的脉搏上,每一个回眸,都藏着倾覆江山的魅惑。

这便是令元顺帝沉沦的“十六天魔舞”——“天”字赞其舞技登峰造极,几近道境;“魔”字喻其诱人沉沦之速之深,纵佛祖见了,怕也要乱了禅心。

而端坐御座之上,耳听百族美人靡靡之音、目赏十六天魔艳舞的,是个年近五十的男子。方面大耳,面色白净得像敷了粉,齿白唇红赛过闺秀,头戴金玉佛帽,身披紫蓝袈裟,手中一百零八颗佛珠串随着指尖摩挲轻轻碰撞,乍看竟如宝相庄严的高僧。

可那双眼,在垂睫抬眸间,满是被欲望浸淫的浑浊,分明是个被天魔俘获的色鬼。

谁能想到,这御座上的“高僧”,正是大元皇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史称元顺帝。

他甚至懒得问一句军情,仿佛通州的战事远在万里之外,眼前的歌舞才是真实的江山。

亡国之君的剧本总有些相似。

元顺帝仿佛是宋徽宗、天启帝与崇祯帝的糅合体:他书法“鸾翔凤翥,势若飞动”,绘画得徽宗神韵,汉文蒙文诗信手拈来,“鸟啼红树里,人在翠微中”的对联流传百年;做木匠活更是出神入化,亲手设计宫殿图样、削制木构,造龙船、制宫漏,精巧得“前代所鲜有”,得了“鲁班天子”的诨名,比天启帝的手艺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殿中舞正酣,十六名绝色佳人垂发梳辫,头戴象牙冠,身披缨络,大红绡金长短裙袄在旋转中如绽放的莲瓣。

元顺帝捻佛珠的手指忽然停住,喉间溢出一声轻笑,目光黏在领舞的佳人身上,那眼神中满是痴迷与欲望,早己忘了城外的烽火,忘了摇摇欲坠的江山。

阶下的大臣们或垂首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