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严党伪造漕运数据的阴谋被彻底揭穿,京城朝堂的风波渐息,但东南沿海的战云却愈发浓重。_卡!卡·小.税,王\ -首`发.林远在物流监查司的沙盘前,用红色旗标注出倭寇战船的疑似航线,蓝色旗则标记着隐海船队的布防位置。然而,当苏婉娘将一份密报拍在案头时,他手中的令旗"啪嗒"掉落在地。
"掌柜,漕帮有变。"苏婉娘展开泛黄的信纸,上面的字迹透着焦灼,"自漕运衙门改革后,漕帮内部早已矛盾重重。昔日总舵主因贪污漕银被查办,如今漕帮分裂成扬州、徽州、镇江等六大势力,各自为政。其中扬州漕帮、徽州漕帮与严党余孽暗中勾结,准备在倭寇进犯时封锁运河,截断江南赋税北运的通道。更棘手的是,他们掌控着半数以上的漕船,一旦生变,后果不堪设想。"
林远盯着墙上的《大明漕运图》,目光扫过运河沿岸密密麻麻的漕帮据点。漕帮作为盘踞水路百年的势力,自总舵主倒台后,各分支为争夺利益纷争不断。若不能将其分化,即便有朝廷水军配合,隐海船队与官方水师的内河补给线也将成为致命软肋。
他立刻修书张居正:"东南漕运命脉将断,需水师支援!"首辅回信言简意赅:"戚继光部已从福建秘密北上,俞大猷部五日前自广东启航,十日可至长江口。\j*i?a,n`g\l?i¨y`i*b¨a\.·c`o¨m¢"原来,早在隐海船队首航成功时,张居正便与兵部谋划,以"沿海巡防"为名,将两位名将的水师调往东南待命。
三日后,数十份调查报告摆在案头,数据触目惊心:扬州漕帮帮主马如龙垄断了两淮食盐的运输,每年收受严党"保护费"高达二十万两白银;徽州漕帮帮主周鹤年则通过控制丝绸水路,与倭国商人暗中交易违禁品。但并非所有漕帮都甘心为严党卖命,镇江漕帮帮主陈长风成了关键突破口。
烟雨朦胧的金山寺中,林远与陈长风相对而坐。"陈帮主,倭寇进犯在即,严党妄图借漕帮之手截断国之命脉。"林远推过一摞账簿,又展开一张密信,"这是戚继光将军三日前的手书,他的水师已抵达温州港,俞大猷将军的船队也在泉州湾待命。漕帮总舵主因贪腐身败名裂,你若与朝廷合作,既能保住漕帮生计,更可留千古清名。"他压低声音,"此次抗倭,两位将军的水师将与隐海船队互为犄角。但若无漕帮相助,粮草军械恐难及时输送。!E¨Z-晓?说`旺\ -免¨沸_越·独^"
陈长风眉头紧锁:"林大人,我等漕帮讨生活不易。扬州那帮人背靠严党,又有倭寇撑腰......"话音未落,林远取出一份文书:"这是皇上御批的《漕运商户自治条例》,只要漕帮协助朝廷运输军需物资,可获得官府保价护航、优先使用码头等特权。此外,水师衙门承诺,战时将派战船护送漕运船队。"
权衡再三,陈长风终于点头:"我愿说服太湖漕帮、九江漕帮倒戈。但要让漕帮彻底决裂,需断了严党的财路。"林远早有准备,他召来算术弟子,当场算出惊人数据:"若整合倒戈漕帮的运力,再配合隐海船队开辟海运支线,可将江南至京城的运输成本降低四成。严党许诺的利益,在实打实的银钱面前不值一提。"
分化行动悄然展开。暗影小组化身商贾,在漕帮聚集的码头散布消息:"听说镇江漕帮接了朝廷的皇差,每石粮食运费比市价高两成。戚继光将军的水师已到崇明岛,扬州漕帮私通倭寇,怕是要完!"与此同时,林远安排物流学堂的工匠,为倒戈漕帮的船只加装防撞铁板、改良船帆,提升其在复杂水情下的运输能力。水师衙门也暗中派出小股战船,在漕帮控制水域巡逻,威慑严党势力。
严党很快察觉异动。扬州漕帮帮主马如龙亲自带队,率领百艘漕船封锁运河咽喉瓜洲渡口,扬言道:"谁敢与朝廷合作,就是与整个漕帮为敌!"此时,陈长风率五十艘战船突然现身,船头高悬"奉旨护漕"的杏黄旗。更令马如龙震惊的是,原本与他结盟的徽州漕帮,竟带着商船转向镇江船队。
"马帮主,严党大势已去。"陈长风立于船头,手持万历皇帝的敕令,"漕帮总舵主因贪腐身败名裂,你如今私通倭寇、阻塞漕运,戚继光将军的水师已过江阴,俞大猷将军的船队也快到狼山!"马如龙恼羞成怒,下令开船冲撞,却发现对方船只坚固异常,自己的船桨撞上铁板竟当场折断。
就在双方对峙时,苏婉娘率隐海船队从长江口疾驰而来,远处传来隆隆炮声——俞大猷将军的广东水师已封锁入海口,戚继光的福建水师战船也出现在瓜洲渡口上游。改良后的福船船速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