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阳秋言辞间带着几分谨慎与试探的话,朱元璋不置可否,他只是微微皱起眉头,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6~妖.看`书~枉` /醉/欣,蟑_劫~埂¢芯¢哙^
见朱元璋不愿意顺着这个话题再说下去,高阳秋何等聪明,立刻很有眼色地闭上了嘴,安静地坐在一旁。
不过,在听高阳秋详细说了说后世对于朱樉的种种分析后,朱元璋原本因朱樉之事而愤怒得犹如熊熊烈火般的情绪,也渐渐平息了下来。
马皇后同样如此,原本紧蹙的眉头也缓缓舒展开来,轻轻叹了口气。
或许夫妻二人确实是恨朱樉最后变成历史上所写的那般不堪,但朱樉毕竟还是他俩亲生的孩子。
而且在老朱家,家事其实就是国事,很多事情点到为止即可,不需要完全铺开说的太明白,有些话一旦说破,反而会让彼此更加尴尬和痛苦。
不一会,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
高阳秋抬眼一看,只见朱标带着三个半大小子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过来。
这三个半大小子,身姿挺拔,眼神中透露出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
在这三个半大小子里,其中一个小子长得异常魁梧,身材高大壮实,肌肉线条犹如盘绕的虬龙,一看就是一把好手。`三~8\看_书.惘* ?追¨醉?歆~章-结*
经过朱标的介绍,高阳秋得知此人正是朱樉。
再看看站在一旁的朱棡,长相平平无奇,气质也显得有些普通;而朱棣不知识被朱元璋教育狠了还是怎么的,高阳秋总感觉他自进了这个门就有些唯唯诺诺。
相比之下,高阳秋对朱樉的第一印象无疑是非常好的,觉得他英武不凡,颇具大将之风。
“你们三个小子过来。”朱元璋威严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
“是,父皇。”
三人齐声回应后,一本正经地站到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没有任何多余的表示,只是伸出手指着高阳秋说道:
“此乃我大明国师高阳秋是也,从今往后,阳秋也是你们的大哥,你等日后待阳秋一定要尊重,懂吗?”
三人听了老朱的话,同时将目光投向了高阳秋。
说实话,对于高阳秋这个造型怪异且留着短发的男子,几人这是头一次见。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疑惑,交头接耳地小声议论着。他们觉得高阳秋应该不是番邦之人,首先这名字就不像番邦人的名字,而且看长相也不似番邦那种高鼻深目的模样。?比¨奇\中,蚊?王! /庚′歆*罪+全!
可是大明何时有了这种奇怪打扮的人?
难道此人不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个道理吗?
对于这三个儿子的好奇,朱元璋看在眼里,他早己想好了说辞,清了清嗓子说道:
“咱告诉你们也无妨,你们阳秋大哥是来自于六百年后的世界,是咱大孙的天命守护者。此后,阳秋会与我大明休戚与共,你等还不见礼?”
听到老朱这么说,朱樉和朱棡两人都诧异地看向了自家爹,眼神中满是难以置信,纷纷猜测自家父皇是不是被邪祟上身了,怎么说出如此荒诞的话。
只有朱棣脑海中灵光一闪,有些不确定地问道:“难道先生就是制造出那个千里目的人?”
朱棣此时年仅17,虽己与徐妙云成亲,但还未正式就藩,只在左军都督府挂了个闲职。
平日没事的时候,朱棣在燕王府也闲不住,因此他时不时会跑到军中向自家老丈人徐达请教兵事。
朱棣口中的千里目也就是望远镜,他是在徐达那里见过。也知道那望远镜神奇无比,能让远处的景物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之后,朱棣几次想要讨要望远镜,可都被徐达以各个理由给推了。
开玩笑,那望远镜可是截至目前大明仅有的三个之一,朱元璋自从在得了望远镜后又让高阳秋给买了两个,分别给了最受他信任的徐达和汤和。
可以说,徐达对望远镜比对亲儿子都要亲,达到了连睡觉都要放在枕头旁边的程度。
就算是自家儿子想要都不可能给,更别说朱棣这个女婿向他讨要了。
朱棣之所以猜测望远镜是眼前这个被自家父皇异常重视的人制造,就因为徐达之前说过一句话,他说千里目不是大明能有的,全是因为皇太孙天命所归,这才让此奇物来到大明。
对此,朱棣多次想要找自家好大侄儿问问,可是他毕竟是一个即将就藩的王爷,平日无诏不得出入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