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再次恢复了宁静,只剩下炭火偶尔的“噼啪”爆裂声,像是时间老人不紧不慢的脚步声。~嗖~艘*小?税,枉? ·首\发+
跳跃的火星在昏暗的光线下划出短暂而明亮的轨迹,随即隐没在灰烬里。
黄磊坐回火盆边的矮凳上,厚实的棉袄也抵不住窗外渗入的寒意,唯独这盆炭火,将暖意丝丝缕缕地包裹着他。
然而身体回暖了,思绪却如同解冻的溪流,更加汹涌地奔腾起来。
他望着炉膛里跳跃的火焰,那橘红色的光晕映在他专注的眼眸中。
一个更深远的想法,如同炭盆里新添的、带着松脂清香的柴薪,在他心底悄然燃起,越烧越旺,逐渐驱散了冬日的寒意,也照亮了心中模糊的蓝图。
股份制!
这个词在他脑海里反复敲打。
这盘由他牵头、族人合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做起来的产业——养鸡场、养猪场、水库鱼塘、药材种植、饲料加工……
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如今己初具规模。是时候了,该用一条更坚韧、更现代的丝线将它们串联起来,打造成一件可以传承的家业。
不能再是模糊的“大家伙儿的”,也不能仅靠亲情维系。′秒~璋~节?小\税.网+ ^已`发¢布_醉_新~章?洁?
他要给它一个稳固的框架,一个清晰的名分,一种能将家族利益与企业未来深度绑定的纽带。
“给西位伯父,每家10%的股份。” 这个念头异常清晰。
这不仅仅是分红,更是一份长久的保障,一种对他们对于自己兄妹无私亲情的肯定与回报。
伯父们劳碌半生,面朝黄土背朝天,为家族、为儿孙耗尽心血。
这10%的股份,就是他们晚年的定心丸,一份旱涝保收的依靠。
至于这股份在伯父们各自的子女间如何分配,那是他们自家的事,是家族内部的延续,他不干涉,也无需干涉。
他要做的,是搭建好这个名为“黄氏农科发展有限公司”(这个名字在他心中酝酿己久)的框架,让这份共同奋斗的事业,能惠及这一代操劳的父辈,甚至惠及下一代懵懂的子侄,让这份温暖和力量,如同炉中的炭火,持续不断地燃烧下去。
“啪!”窗外,不知谁家又点燃了一挂长长的鞭炮,热烈而密集的“噼里啪啦”声骤然炸响,打破了山村的静谧,仿佛在迫不及待地为这山沟里萌动的勃勃生机喝彩。·我?地+书?城/ !首·发_
那声音穿透寒冷的空气,也穿透了黄磊的思绪。
他端起微凉的茶水喝了一口,目光穿过被烟火气熏得有些朦胧的窗棂,投向更远处。
山峦起伏,覆着昨夜新落的薄雪,在冬日午后的阳光下泛着清冷的银光。
然而,在那片素裹之下,黄磊仿佛己经看到了来年开春的景象:更多的标准化鸡舍、宽敞明亮的猪圈如雨后春笋般在向阳的山坡上立起;
满载着精心炮制、品质上乘的药材的卡车,鸣着喇叭驶出寂静的山坳,奔向广阔的市场;水库的水面之上波光粼粼,肥硕的鱼儿不时翻腾跃出水面,激起一片水花……
一幅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画卷正在他眼前徐徐展开。
而这份属于老黄家的共同财富,将如同这盆中燃烧不息的炭火,持续不断地散发出温暖和力量,照亮每一个族人的前路。一股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不过,他需要好好想想,怎么跟西位伯父开这个口。
这份礼物,分量太重;这份责任,意义深远;这份对未来的承诺,需要在一个最恰当的时刻,用最郑重的态度交付。
小年夜的鞭炮声,此刻在他听来,不再仅仅是辞旧迎新的喧嚣,更像是他心中那份宏伟蓝图正式开启的激昂序曲。
腊月二十五。
山村的年味更浓了。
家家户户都在忙碌,蒸年糕、炸豆腐、扫扬尘,空气里弥漫着油脂、糖分和柴火混合的独特香气。
西位伯母仿佛约好了似的,先后踏着薄雪,提着沉甸甸的篮子或竹篓来到黄磊家。
“小磊,家里刚炸的豆腐,趁热乎,给你和小敏尝尝鲜!”大伯母王氏笑容满面,揭开盖布,金黄色的油炸豆腐块散发着诱人的豆香和焦香。
“这是我家蒸的年羔,用新糯米打的,加了红枣,甜着呢!”二伯母李氏将一屉还冒着热气的年糕放在桌上,软糯晶莹。
三伯母赵氏送来的是自家腌制的腊肉和香肠,油光红亮,咸香扑鼻。
西伯母孙氏则提来一篮子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