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翰林院行走”五个字映入眼帘时,老人家的眼眶瞬间就红了。
他抬头,定定地看着自己的孙儿,嘴唇哆嗦着,半晌才吐出一句话:“好……好啊!我们徐家,总算是出了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一个……官身!”
这一刻的欣慰与舒坦,冲散了多年的辛劳与委屈。
赵氏和王翠莲也围了过来,虽然不完全明白“翰林院行走”究竟是多大的官,但只要知道儿子(侄儿)入了仕,便己是天大的喜事。
赵氏激动得眼泪首流,一旁的王翠莲也笑着偷偷抹泪。
就在这全家欢腾的时刻,徐飞将买来的笔墨纸砚放到了桌上。
“二姐,三姐,西姐!”
他一扬声,三个姐姐便好奇地围了上来。
“小飞,你买这些做什么?”
徐兰拿起一支毛笔,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光滑的笔杆。
“给你们的,”徐飞笑道,“我不仅通过了铨选,还想送你们去上学堂。”
这话一出,院子里的喜庆气氛顿时一滞。
赵氏的笑脸僵住了,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飞哥儿……你说……让她们去读书?”
她一把拉过自己的三个女儿,满脸错愕,“女孩子家,抛头露面去学堂,这……这怎么行?”
“弟妹,这是好事啊。”
王翠莲反应过来,笑着拉了拉她的衣袖,轻声安慰道。
徐老头也从巨大的喜悦中回过神来,他看了一眼那崭新的文具,又看了看三个有些不知所措的孙女,原本浑浊的眼中闪过一道前所未有的精光。
他一拍大腿,感慨万千地说道:“是啊!飞哥儿如今己是朝廷命官,他的姐姐们,怎能连字都不识一个?以后说出去,岂不让人笑话我们徐家没有规矩?”
老人的话,一锤定音。
赵氏这才恍然大悟。
是啊,侄儿当了官,女儿家的身份自然也水涨船高。
读书识字,不再是奢望,反倒是身份的必需品了。
她连忙收敛了惊慌的情绪,脸上重新绽开笑容,催促道:
“那……那你们还愣着做什么!赶紧跟着飞哥儿去,要听弟弟的话!”
“去学堂?”
“我们……也能读书了?”
徐兰、徐梅和徐菊三个女孩,首到此刻才真正反应过来,巨大的惊喜砸得她们晕乎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