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战果:毙伤敌军八百余人,俘虏五百;缴获重机枪六挺,迫击炮三门,弹药无数。红军仅伤亡百余人,就打通了北上通道。
"抓紧时间休整。"李云龙命令道,"工兵连立即修复被炸毁的栈道,准备迎接大部队!"
三天后,当前方侦察兵激动地跑来报告"看见红旗了"时,李云龙正蹲在战壕里啃干粮。?比¨奇\中,蚊?王! /庚′歆*罪+全!他猛地站起来,差点被嘴里的馍噎住。
远处的山路上,一条"红流"正蜿蜒而来——那是望不到头的队伍,红旗招展,刺刀如林。最前面的骑兵通讯员飞驰而至,勒马敬礼:"报告李团长!中央红军先锋部队预计两小时后抵达!徐司令请您立即去指挥部!"
徐司令的临时指挥部设在一个废弃的土围子里。李云龙刚进门,就被一个魁梧的汉子紧紧抱住:"好你个李云龙!老子在江西就听说你的大名了!"
这人浓眉大眼,声如洪钟,正是中央红军赫赫有名的猛将——林师长。
"老李啊,"徐司令笑着介绍,"这次中央决定,由你部担任全军前锋,负责扫清通往陕北的道路。"
李云龙胸中热血沸腾:"保证完成任务!"
接下来的日子,李云龙忙得脚不沾地。要安排大部队宿营,要调配粮草,要绘制前进路线图。最令他惊喜的是,中央红军带来了大量稀缺物资——药品、电台、甚至还有几门崭新的迫击炮!
"这下可发财了!"李云龙抚摸着迫击炮光亮的炮管,像在摸心爱姑娘的脸。
休整五天后,大军继续北上。李云龙的前锋团如尖刀般插向敌军腹地,连克三座县城。每次攻城,他都用上了现代特种战术——夜间渗透、精确爆破、斩首行动,打得守军晕头转向。
这天傍晚,部队刚拿下清水县城,侦察兵就急匆匆赶来报告:"团长,不好了!马家军集结了三万精锐,在黄土岭设下埋伏,准备伏击我军主力!"
李云龙展开地图,眉头紧锁。黄土岭是通往陕北的必经之路,两侧山高林密,极易设伏。若大部队遭袭,后果不堪设想。
"必须抢在主力到达前解决这个威胁。"李云龙沉思片刻,突然拍案而起,"传我命令:全团轻装急行军,目标黄土岭!"
部队连夜开拔,强行军八十里,于黎明时分抵达黄土岭外围。通过望远镜,李云龙清楚地看到敌军正在两侧山坡上修筑工事,忙得热火朝天。
"至少两个师。"李云龙放下望远镜,"硬拼是找死,得想个法子..."
正思索间,侦察兵押来一个俘虏。这人穿着不同于马家军的制服,一问才知是西北军阀孙殿英的部下。
"孙殿英也来了?"李云龙心中一动。孙殿英与马家军素有矛盾,这次联合纯属被迫。
审讯很快有了收获:孙部负责防守西侧山头,与马家军指挥部相距五里,联络全靠传令兵。
"天助我也!"李云龙眼前一亮。他立即制定了一个冒险计划:化装成孙部援军,首捣马家军指挥部!
说干就干。部队换上缴获的孙部军服,大摇大摆地向马家军阵地走去。沿途哨兵见是"友军",并未阻拦。首到接近指挥部时,才被一个警惕的参谋拦住。
"站住!哪个部分的?"
"孙师长派我们增援。"李云龙面不改色,"前线吃紧,急需弹药补给。"
参谋将信将疑:"可有手令?"
"有!"李云龙假装掏兜,突然拔枪抵住参谋下巴,"这就是手令!"
"敌袭!"马家军乱作一团。李云龙带人猛冲指挥部,手榴弹像冰雹般砸向帐篷群。马家军师长正在开会,被当场炸成碎片!
失去指挥的敌军顿时大乱。李云龙趁机命令发射三发红色信号弹——这是总攻的信号!埋伏在外的张大彪立即率主力发起冲锋,同时派人去孙部散播"马家军要拿他们当炮灰"的谣言。
孙殿英的部队本来就不愿卖命,一听这消息,立刻调转枪口。敌军自相残杀,溃不成军。红军趁机猛攻,一举击溃了三万敌军!
当中央红军主力安全通过黄土岭时,林师长亲自来前锋团慰问:"老李啊,这一仗打得漂亮!总部决定嘉奖你部为'钢铁先锋团'!"
战士们欢呼雀跃,李云龙却盯着远处新坟——这一仗又牺牲了八十多个兄弟。
休整三天后,部队继续北上。越接近陕北,敌军的抵抗越微弱。原来,红军连战连捷的消息己经传开,不少地方守军望风而逃。
这天,部队行进至一个叫三家村的小村庄。奇怪的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