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奎脸色惨白,但呼吸平稳。李云龙轻轻把缴获的日军尉官手枪放在他枕边:"好好养伤,这枪归你了。"
接下来的三天,日军疯狂报复,对周边村庄进行扫荡。李云龙则率部不断袭扰,今天炸个炮楼,明天端个哨卡,搞得日军疲于奔命。
第西天早上,侦察兵带来了意外消息:日军突然撤出石门村!
"有诈。"赵刚断言,"鬼子不可能轻易放弃战略要地。"
李云龙沉思片刻:"派两个侦察班进去看看,带上工兵,仔细检查有没有诡雷。*天/禧′晓*税`蛧_ !哽?欣′蕞·快-"
侦察结果令人震惊:日军确实撤了,但在村里留下了"礼物"——几乎每间屋子都埋了地雷,水井里投了毒,连炕洞里都塞了炸药!
"够毒的。"工兵排长老周擦了把汗,"要不是团长提醒,咱们肯定吃大亏。"
李云龙冷笑:"来而不往非礼也。老周,把鬼子的地雷都起出来,咱们给山本送回去!"
原来,李云龙计划在日军可能驻扎的要道上大规模布雷。但一个意外打乱了他的部署——军区派来的运输队在半路遭伏击,急需的药品和盐全丢了!
"谁干的?"李云龙脸色阴沉得像锅底。
"穿着晋绥军衣服,但打法像鬼子。"运输队长捂着受伤的胳膊说,"专打骡马和物资,不恋战。"
李云龙和赵刚对视一眼,同时想到一个名字:钱伯钧。这个曾经的晋绥军团长,如今是铁杆汉奸,专门带领日伪混编部队袭击八路军。
"老子非扒了他的皮不可!"李云龙一拳砸在桌上,"通知侦察连,给我盯死这王八蛋!"
三天后,机会来了。内线报告钱伯钧将带队"清乡",目标是二十里外的柳树沟。
"准备伏击。"李云龙展开地图,"就在黑风口打,那里路窄林密。"
伏击部队连夜进入阵地。李云龙亲自带人埋设地雷,每一个都精心伪装。他还特意让工兵做了几个"跳雷",踩中后会弹到腰间高度爆炸,专门对付骑兵。
黎明时分,钱伯钧的队伍果然出现了。打头的是三十多骑兵,后面跟着两百多伪军,最后压阵的是一小队日军督战队。
"放过头尾,打中间。"李云龙低声传令,"优先干掉钱伯钧。"
当队伍完全进入伏击圈时,李云龙扣动了扳机!枪声就是命令,两侧山坡顿时喷出数十条火舌!
钱伯钧反应极快,一个翻身躲到马腹下,同时大喊:"有埋伏!散开!"
伪军乱作一团,像没头苍蝇似的西处逃窜。日军督战队则迅速组织反击,机枪子弹打得树叶簌簌落下。
"轰!轰!"预设的地雷接连爆炸,特别是那几个跳雷,把骑兵连人带马炸得血肉横飞。
李云龙瞄准钱伯钧连开三枪,但都被对方侥幸躲过。眼看这汉奸要逃,侦察排长王根生突然跃出战壕,抱着炸药包冲了下去!
"根生!回来!"李云龙大喊,但为时己晚。
王根生一路狂奔,在离钱伯钧二十米处拉响炸药包!震天巨响中,这个双手沾满鲜血的汉奸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伏击大获全胜,但王根生的牺牲让李云龙高兴不起来。打扫战场时,他从钱伯钧身上搜出一份密信,内容令人毛骨悚然:日军计划在春节前后对晋西北发动"铁壁合围",准备使用新型毒气!
"必须尽快搞到防毒面具。"李云龙立即召开作战会议,"老赵,通过地下党联系太原的同志,看能不能搞一批。"
"难啊。"赵刚摇头,"鬼子最近查得特别严。"
李云龙沉思片刻,突然眼睛一亮:"既然买不到,那就自己造!"
说干就干。他召集根据地的能工巧匠,研究自制防毒面具。用竹筒做滤罐,活性炭用烧焦的杏核代替,面罩部分则用浸过桐油的棉布。
"试试效果。"李云龙亲自戴上第一个成品,走进充满烟雾的密闭房间。
五分钟后,他满脸通红地出来,竖起大拇指:"管用!就是憋得慌。"
改进后的"土防毒面具"很快批量生产,优先配发给一线部队。李云龙还组织了几次防毒演习,教战士们如何应对毒气袭击。
转眼到了腊月,日军果然开始调动兵力。侦察兵报告,至少三个联队从不同方向压来,还配属了特种毒气部队。
"来得好。"李云龙冷笑,"老子给他们准备了新年大礼。"
他所谓的"大礼",是在主要道路上埋设的连环雷阵。更绝的是,他让老乡们把鞭炮绑在狗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