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女穿男:农家儿郎要争气 > 第18章 独属之名

第18章 独属之名

有了旁人,空气都新鲜了。

终于,看到了自家那低矮破旧的茅草屋轮廓。推开吱呀作响的破木门,昏黄的油灯光晕透出来。

杨永旺反身仔细闩好门,一家五口同时都吐了口浊气,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开始大笑,什么都没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杨知允自己搬了个小凳子到门口,借着油灯的光,用葫芦瓢舀了点凉水,小心翼翼地沾湿牙刷,又挑了一小撮青盐。

试着将那粗糙的猪鬃刷毛放进嘴里,一股浓重的动物膻味和盐的咸涩瞬间充斥口腔,牙龈也被扎得有点疼。

杨知允忍着不适,笨拙地刷着。

刷完,用清水漱了好几遍口,才感觉那股怪味淡了些。

体验感极差,但好在口腔的清洁感是柳枝无法比拟的。

洗漱完毕,姜凤英催促着孩子们上炕睡觉。

油灯被端到主屋,东屋陷入一片黑暗,只有淡淡的月光从破窗纸的缝隙里漏进来几缕。

三个孩子并排躺在硬邦邦的木床上,身下是粗糙的草席,身上盖着打满补丁的薄被。

杨金花和杨知荣都竭力尝试着入睡,结果脑子里的五十两盘旋不去。

想来三人中,只有杨知允能安然入眠。

黑暗中,一片寂静,只有彼此有些急促的呼吸声。

过了好一会儿,杨金花小声试探着。

“允哥儿……”

“允哥儿……你……你睡了吗?”

“没呢,大姐。” 杨知允回应道。

“我……我也没睡着。” 旁边的杨知荣也小声应道,语气里还有些雀跃。

杨金花翻了个身,面朝着杨知允的方向问道:“允哥儿……你跟娘……昨儿个在镇上……居然……居然挣到了五十两啊……”

“五十两”三个字,杨金花说得极其轻微,她现在还感觉像在做梦,没有实感。

“我这心里……到现在还怦怦跳,跟揣了只兔子似的……那……那得是多少担粮食啊?够咱家吃好些年了吧?”

杨知荣也忍不住了,凑近了些,好奇问道:“小弟!小弟!你快说说!那个贵人……他长啥样啊?

是不是骑着高头大马?穿着跟戏文里皇帝似的金袍子?他咋就一下子给了那么多钱?是不是……是不是看允哥儿你长得俊?”

以前二哥可是半天也憋不出一句话来,如今竟为了区区五十两就高兴成这样。巨大的反差,让杨知允不由得感慨。

是票子给的底气。

杨知允在黑暗中强压着要上扬的嘴角,轻声道:“嗯,贵人……穿得可讲究了,料子滑溜溜的,在日头底下反光,晃人眼呢。说话也慢悠悠的,跟族长太爷念书差不多。

大概……大概是看我年纪小,站在那儿卖饼怪可怜的,饼子模样又捏得好看,金灿灿的,说话也……嗯,还算清楚吧,就多赏了些。”

想象了一下,杨知荣小嘴一撇:“那感觉也不稀奇嘛。”

“哈哈……”杨知允成功被逗笑。

“允哥儿,我觉得……你做得对。这个金箔饼的方子,就算咱们家攥在自己手里,能挣些钱,可就像今晚爷说的,保不齐就遭了别个的眼热。

咱家小门小户的,护不住。但在那贵人的手里就不一样了,他能赚更多,也没人敢打他的主意。这样也挺好。”

杨金花虽未全然领会,但凭借自己的理解,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听到大姐这番话,杨知允心中一怔。

真没想到,年仅九岁、平时只会埋头干活的大姐,能看透其中的利害关系。

华夏历史:

甘罗,战国时期秦国人,年仅十二岁便主动请缨出使赵国。他凭借非凡辩才,成功说服赵国割让五座城池予秦,更令赵国攻占燕国后转赠秦国十一座城池,最终为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赢得十六城。秦王因此封其为上卿(职权等同丞相)。

三国时期,曹操之子曹冲自幼天资超群,其五六岁时"曹冲称象"的典故至今流传千古。

所以杨知允从未将古人之子视作寻常孩童,他们往往只会比“外来者”,更为聪慧。

纵然不知大昭国隶属哪里,她亦要在此世刻下独属之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